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房车环游记 > 第115章 布依族婚俗(2)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一般会这样回复:“你老人家是好心,这事要慢慢来。辛苦你老人家多来几次。”

    女方父母征求女儿意见,同意后就派人走访男方家中的情况。

    等媒人第二次上门,仍然是得不到明确的答复的。如果女方有意,会再说“多来”之类的话;如果不同意,就会说“我家姑娘还小,过几年再看”之类的话来打发,媒人一听就明白,不会再上门。

    布依族问亲,之所以要“三回五转”,是因为布依族有古老的习俗“一锄挖不成窝,一刀削不成筷”,所以“问亲要多来”。

    通常情况下,媒人第三次上门,女方家基本是同意了的,但仍然回复“要慢慢来”。

    聪明的媒人听到这话,就会说:“无论如何,我要把这桥搭通,非要办成这桩婚事不可,我要叫他们家准备,找个日子就来‘吃鸡’。”

    如果女方同意,就会客气地说:“只要不嫌我家穷,看得起我的女儿,就来吧。”

    媒人就随口应答:“他家哪天来,你家一定要做饭等。”

    这事就算成了一大半。

    接下来,就是“认亲”的环节。

    男方家会寻找一个恰当的机会到女方家认亲。去的人员是有讲究的,必须是中年妇女,七、八人带着礼品过去。

    礼品很简单,一般就是糖、酒之类,但数量多少,视女方家族户数而定,要求每一户一包糖、一瓶酒。

    女方家则杀鸡盛情招待,族中亲属也派代表来陪客人。同桌吃饭,双方认识之后,彼此呼称亲家,晚上唱“亲家歌”。

    通过了“认亲”环节,男女双方家族便正式结成了亲家。日后若有红白喜事,就彼此来往,互相帮忙。

    接下来的环节是“更该”,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媒人说的“吃鸡”,也叫“吃小酒”,相当于汉族的订婚。

    这次男方家一同去女方家的人,必须是偶数,一般是八至十二人。带去的信物,相当于汉族的聘礼,要有礼钱封、礼品、一对蜡烛和一串炮竹。

    礼钱封数额都不大,数额多的也就几十元,小有只几角钱,但种类繁多。

    十元以上称为大礼,十元以下称作小礼。大礼的种类有养育礼、母抱礼、舅家礼等,小礼的种类有斟酒礼、厨师礼、升炮礼等。

    礼品与认亲时基本相同,糖和酒之类。但另外必须增加一方猪肉和一对糍粑。猪肉要“六”的重量,意为“福禄”;一对糍粑是作为供奉女方祖宗祭品。

    男方家的人到女方家以后,第一步就要将带去的蜡烛点燃,插在女方祖宗的香火上,再摆上礼品。

    待供祀仪式完毕,就燃放带过去的爆竹,女方着手开席,席上必须要有鸡。

    席间,女方父母会当众拆开“礼钱封”,一一查验。若少一项,就要男方家当场补上。

    不过,场面从头到尾都是有说有笑,气氛热烈又融洽。

    布依族“更该”的当日,还有一项重要议题,那就是女方家给女儿置办嫁妆的费用,布依族语称之为“卡交”,翻译成汉语是“财礼”。

    这笔钱是要男方家出的,因为这些陪嫁都是要带到男方家去的。

    这“卡交”的金额要在席间议定、明确,女方家绝对不会狮子大开口,只是按照实际置办的陪嫁来计算。

    一般也就是一些箱柜,加上蚊帐被子什么的,女方姑娘自己的女工就不算,因此这笔花费并不大,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就在2000元左右。

    男方去女方家参加“更该”的人,当日必须返回,女方家要准备回赠的礼品。通常有一只鸡腿、两双布鞋和一张床单。

    宁静不禁用家乡话感叹:“这边结个婚真是简单啊!”

    虎永刚也用家乡话回应她:“所以,我就叫你不要看不起这地方的落后与贫穷,他们有很多地方是可以让我们羡慕的!”

    ……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