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好在赵灵笙这一个多月的苦读没有白费,她讲事实摆道理的,甚至还列出了数学公式,最终让所有大臣都最终心服口服。

    这时候这些大臣才知道,之前赵灵笙宣传看账册、官薄并不是说着玩的。

    朝廷近几年的数据,任一官员的履历,赵灵笙都能随口说出,让这些大臣着实开了眼界。

    也让这些大臣们,更加坚定了赵灵笙这位皇太女,就是上天派来拯救大宋的【天降猛男】。

    一整天的商讨,期间涉及到了枢密副使、两路的制置使这种一、二品大员的调任、升迁,必须得要找老爹下圣旨才能算数的。

    老爹在听了赵灵笙的提出的若干任命,正修炼到兴头的老爹,直接就把玉玺放在了垂拱殿内。

    以后啥圣旨要盖章,宝贝女儿你自己拿了玉玺盖就成,有事没事的别来打扰我修仙。

    赵灵笙:老爹你真不怕你女儿把大宋给祸祸了?

    赵扩:你爹祸祸了三十年,大宋还好好的呢,宝贝女儿我相信你可以的,大宋就交给你了。

    有了玉玺在手,赵灵笙基本上和皇帝无异了,可是要让一份【合法】的圣旨下达并且生效,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宋代的诏书种类分为七种:一曰册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敕书,五曰诰命,六曰御札,七曰敕牓。

    这里就不过多的展开了。

    皇帝下旨后首先是让中书舍人来草拟圣旨,在宋代皇帝的旨意叫做【词头】,如果中书舍人觉得旨意的内容不合格,他还可以拒绝草拟圣旨,这种行为叫做【封还词头】。

    草拟的圣旨得到皇帝的认可后,就可以抄写在圣旨独有的黄纸上,这个叫做【录黄】。

    抄写完圣旨后,皇帝盖上自己的玉玺,还要经过中书舍人【宣行】,中书舍人觉得圣旨不合格,可以拒绝在圣旨上签名。

    如果中书舍人觉得圣旨符合法度,就会签下自己的名字,将圣旨发到门下省审核,这个叫做【书行】。

    在门下省负责审核录黄的叫给事中,给事中觉得圣旨不当,也可以封驳回去。

    给事中签字以后,再送到宰相手中,宰相签字确定后,这一份圣旨才能够正式生效。

    当然了,因为一份圣旨太麻烦了,宋朝的皇帝就搞出了【手诏】,也就是自己书写一份旨意,不用经过审核直接送到相关机构去执行。

    时间来到南宋以后,因为常年有奸相把持,所以许多圣旨的制度已经形同虚设。

    就拿史弥远矫诏拥立宋理宗这件事来说吧,除了杨桂枝皇后、史弥远两人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郑清之。

    杨桂枝负责收赵与莒为养子,传位给赵与莒的诏书都是郑清之自己拟定的,史弥远负责最终的实行。

    在群臣参拜新皇的时候,发现座位上的皇帝不是太子,而是突然冒出来的赵与莒,中书舍人、给事中全部都沉默了。

    由此可见,在南宋末年,北宋的那一套圣旨制度已经完全行不通了。

    赵灵笙下达的这些旨意,自然不用担心被封还、封驳,只是简单的走一下流程而已。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