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探春不待见他,他也不待见探春,相看两厌,各自远着挺好的。

    他借着黛玉入府的机会,一身华服金冠在荣庆堂亮了相,把贾母气得不轻,冠礼大概是没指望了。

    回到东小院后,他静候赖大家的过来收走衣冠,人却始终没来。

    针线上的嬷嬷们再次登门,说得了老爷的令,再给他裁两身出门穿的好衣裳,春衫也要提前预备上。

    贾寰受宠若惊。

    贾政向来不关心内宅琐事,忽然插手,必有个缘故。

    答案很快揭晓。

    说是今上崇诗尚礼,征采才能,降不世出之隆恩,除聘选妃嫔外,凡仕宦名家之子女,皆亲名达部,以备选为公主郡主、皇子世子入学陪侍,充为贵人赞善伴读之职。③

    新帝登基已数年,权柄渐稳,此番既要采选妃嫔宫女,又要给皇子和王府世子们选伴读。

    贾家自诩“诗礼簪缨之族”,已经送了一个元春入宫,又想着再送一个儿孙入宫,做皇子们的伴读。

    贾家光耀门庭之心迫切,奈何子孙不肖,也不旺。

    荣宁二府都算上,适龄的就只有贾宝玉、贾环、贾琮和贾兰四人。

    每个人的短板都很明显——

    贾宝玉“衔玉而生”最有噱头,却是个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不懂也不肯做小伏低伺候贵人。

    贾兰是二房的嫡长孙,但幼年丧父,单亲家庭,沉默寡言,不讨喜。

    贾琮是贾赦那一房的,有个一等神威将军的爹充门面,但是庶出。

    贾环不但是庶出,爹还只是个从五品的小京官,却是这次选伴读贾家最有可能中选的人。

    原因?

    他年仅六岁,就通读《四书》,还写得一笔好字啊!

    神童啊!!

    单论书法造诣,贾寰不算出类拔萃,也就跟贾政差不多的水准,毕竟只是理工狗的业余爱好而已。

    后世键盘人对书法的追求稀松,不像红楼世界,但凡有点科举追究的人家,无不督促儿孙们勤于习字.

    这年月字写得好,比脸长得好更重要。

    贾寰的书法,搁在贾政这个年过四十的老纨绔身上,平平常常。

    搁在六岁大的稚童身上,惊为天人。

    一个人六岁考上清华,和十六岁考上清华、二十岁考上清华,震撼程度是不一样的。

    因为宝玉作弊,贾政一度以为嫡子书法拔群,喜得逢人就炫。

    乌龙澄清后,气得他打人泄愤。

    待二人棒疮痊愈,贾政让嫡子赋诗,庶子抄录,厚厚一摞送到礼部备选。

    在贾政看来,小儿子的才华、相貌、心性都是上上之选,唯一的短板是“庶出”。

    想要弥补这个短板,就得临时抱佛脚,尽量抬高他的身份,淡化他的“孽庶”出身。

    贾政当初答应赵姨娘给庶子加冠,还有点“能办就办,不能办就算”的敷衍。

    皇帝下诏选伴读之后,京中各方势力跃跃欲试。

    贾家身在其中,也不甘人后。

    贾寰的这场加冠礼势在必行。

    年关开宗祠祭祖时,贾敬和贾政联袂给他主持了加冠礼。

    “慎终追远”的闹龙匾下,一顶小紫金冠端端正正地戴在他头顶的小鬏鬏上。

    他的身份从此跃上了新台阶,且当即体现了出来,被允许进入贾氏宗祠内堂参与祭祖。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