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十一章 天算六国 第四节 稷下学宫的人性大论战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不到五年,齐国已经是生机勃勃,百业兴旺,文明昌盛,隐隐然成为与魏国并驾齐驱的第一流大国。这时候的齐国,朝堂大臣有驺忌、田忌、邹衍、晏舛、段干朋等名臣名将,地方大臣更是清明勤政人才济济。然更令齐国雄视天下的,却是他们的稷下学宫。历经二十余年精心培植,稷下学宫已经是名士绘萃,精英云集,成为齐国取之不竭的人才宝库。视人才为国宝的齐威王,每每说到稷下学宫,便豪气勃发,“稷下学宫收尽天下英才,齐国岂能不一统天下”

    世间事锦上添花。就在齐国沐浴着海风崛起的时候,两位名震天下的人物来到了临淄。一个是大张旗鼓堂堂正正来的,一个却是无声无息秘密来的。

    齐威王接到两路禀报,精神大振,霍然离席道:“丞相、学宫令随本王迎候大师。上将军安排先生便是。”田忌答应一声,便兴奋的走了,毕竟那位神秘人物对他这个上将军来说是太重要了。齐威王便和驺忌各乘轺车,急急赶到城外。

    临淄南门外的迎送亭已经隆重的布置了起来。齐威王站在亭外轺车上,遥遥望着通往鲁国的官道。大臣们则分列站在亭外,纷纷低声议论着,显得很是有些激动。齐国就差这么个大宗师,而今他终于来了

    “禀报我王,车骑已现”

    “丞相,随本王迎上。”齐威王一跺脚,轺车辚辚驶上官道。

    迎面烟尘大起,一支没有旗帜的车队隆隆北来。遥遥可见每辆车都是两马驾拉,驭手全是长衫布巾的儒生打扮。战国时代,便是大国特使,除了骑士护卫,寻常也只有一辆轺车和两辆行李车。寻常名士周游,能有一车就算是极大的排场了。这支车队却有十三辆双马快车外加一辆青铜轺车,虽然没有旗帜,却也是气势非凡,绝非寻常学派名士可比。青铜轺车下肃然端坐的是一个五十多岁须发见白的男子,面目清朗肃穆,三绺长须被风吹起,显得潇洒凝重而极有内涵。

    迎来的齐威王不禁高声赞叹,“孟夫子果然不凡”

    来者正是名动天下的孟子车队这位高才雄辩洒脱不羁而又坚如磐石的儒家领袖,在战国之间已经奔波了二十多年。象当年的孔子一样,他的奔波使儒家的学问种子撒遍天下,但却始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实际追求为政一国并以儒家理想治国安邦。但孟子没有灰心。他坚信在这大争之世,天下必有他一展报复的礼仪大邦。魏国他去过多次,原以为富庶风华的魏国最需要儒家名士,不想魏惠王对他奉若上宾,每天和他谈天说地议古论今,却从来不问他治理邦国的大政方略,看样子大有将他当作食客养起来的光景。孟子雄心勃勃,肩负中兴儒家的大任,岂容得此等难堪与尴尬但孟子毕竟是孟子,他彬彬有礼的向魏惠王告别,说明了重新出游的愿望。魏惠王竟是哈哈大笑,“好啊好啊,儒家博学,正是从游历天下中得来本王相赠夫子书车十辆,黄金百镒,以资行色”孟子内心发凉,便长长一躬,断然离开了安邑。他久闻齐国稷下学宫的名声,便借着游学名义到齐国来了。

    “夫子,好象有人迎接好象是大臣”驾车的万章颇为惊讶,高声回头提醒老师。

    后面车上一个弟子站起来了望,“啊是齐王没错,王旗,是齐王”

    万章知道公孙丑的眼力极好,便“吁”的一声挽缰停车,回身拱手道:“夫子,齐王在官道迎接,要否下车,列队缓行”

    孟子微微睁开眼睛,略微思忖,“照常行进。”

    “是。”万章向后高声道:“照常行进,切勿喧哗。”一抖马缰,车队辚辚启动。

    官道边的齐威王君臣却已经下车,在道边肃然拱手迎候。见孟子的青铜轺车辚辚驶来,齐威王当道拱手高声道:“齐王田因齐,恭迎夫子莅临”

    万章机警细致,早已经将车速减缓,此时正好将轺车停稳。孟子霍然从轺车伞盖下站起,深深一躬,“不知齐王在此,孟轲唐突挡驾,多有得罪了。”

    “夫子,田因齐专程来迎,非有他事。”齐威王笑着上前来扶孟子下车。

    孟子大礼拜伏在地,“孟轲何德何能,竟劳齐王迎候郊外”

    齐威王连忙扶起孟子,爽朗大笑,“夫子学问,天下魁首,田因齐自当敬贤礼遇。夫子,这位是我齐国丞相驺忌。这位是稷下学宫令邹衍。”

    驺忌、邹衍一齐拱手,“见过夫子。”

    孟子恭敬还礼,“得见二位大人,不胜荣幸之至。”

    说话间,已到迎送亭外,跪坐在大红地毡上的乐队奏起了祥和宏大的乐曲,孟子肃然拱手,“齐王,此小雅乃天子迎送诸侯之乐,孟轲如何敢当”

    齐威王大笑,“夫子啊,乐礼等级当真不成好听罢了。”

    邹衍笑道:“夫子啊,恪守礼制,何有今日之天下”

    孟子也豁达的纵声大笑,“笑谈笑谈,孟轲又迂腐了一回。”

    孟子的坦诚爽朗,使略微拘谨的气氛顷刻消散。齐威王笑道:“夫子远来,车行劳顿,先行歇息,来日我当亲为夫子主持论战大会,一睹夫子风采。”

    孟子谢过,便由稷下学宫令邹衍陪同着进了临淄城。

    齐威王对驺忌一挥手,“丞相,还有一位,随我去看。”

    君臣二人轻车简从,绕道西门进得临淄,便到了一座清幽的府邸前。这座府邸门口没有森杀肃立的卫士,倒象是一座清净的书院。要不是齐威王路上说明,驺忌真不敢相信这是威势赫赫的上将军田忌的府邸。田忌是王室贵族,是齐威王的庶兄,是田氏王族中很有实力的一支。田氏本是在姜齐内部割据成长起来的贵族势力,夺取齐国政权后,田氏成为王族,内部却仍然保持着各自的地域势力。这种地域势力被长期默认为田氏各支脉的封地,国家王室和“封地”贵族各收取一半赋税,“封地”的官吏也是贵族推荐国君委派,既听命于王室,又听命于贵族。王权强大的时候,这种“封地”与国家土地没有两样。王权衰落的时候,“封地”贵族便成为几乎完全自治的一方势力。期间变数,完全取决于政权势力的此消彼长。齐国在王族封地这一点上,与天下诸侯及魏楚燕赵韩没有更大的不同,基本上维持在人治的框架内。正因为如此,田忌这种王族大臣,不象驺忌这种士人出身的官员,他们即或不在王室做官,也有世袭的封地,在临淄依然会有很豪华气派的生活。田忌又做了上将军,其府邸无论豪华威势到何种程度,人们也不会觉得惊奇,倒是这种书院般的高雅脱俗,倒使驺忌大大的出乎预料。寻常同朝共事,驺忌对王族大臣总是有着一种本能的戒备,一律不与这些大臣私人交往,自然也从来没有来过上将军府。今日一看,对田忌的本能戒备竟是减轻了许多。

    也没有人通报,便见大门打开,田忌匆匆迎出,深深一躬,将二人接进正厅。

    “先生如何了”齐威王急切问道。

    “禀报我王,先生伤残严重,状况不佳,急需治疗修养。”

    “太医来了么”

    “太医令亲自前来,已为先生剔去两腿腐肉碎骨,目下先生正在昏睡。”

    齐威王喟然叹息,“一世名家,竟至于此,令人痛心也。”

    田忌思忖有顷道:“臣以为,先生入齐之事,暂且不做透漏。先让先生住在臣府疗伤,痊愈后再做计较。”

    齐威王点点头,“先生乃我齐国人杰,务必倾尽全力,恢复先生身体。”

    “臣明白。”田忌肃然拱手。

    齐威王看看驺忌,微微一笑,“丞相啊,此人乃天下闻名的兵家名士。他能康复,乃我齐国大幸也。丞相可知他是何人”

    驺忌不喜欢过问不需要他知道的事,也从不对自己不清楚的事贸然开口,所以一直平静的沉默着。然自己也是名士根底,岂能不知天下闻名的大家见国君相问,便笑道:“是否兵家祖师孙武的后裔,孙膑”

    齐威王大笑,“正是。齐国有此大才,文武兼备,何惧天下”

    孟子住进了六进大宅,弟子们大是激动。

    据邹衍介绍,这是齐国中大夫规格的府邸,只有对称为“子”的学派领袖才特赐,寻常名士只是三进宅院。孟子在邹衍陪同下,看了一遍住宅。进大门的两侧是仆役门房,第一进是一个大庭院,山水竹草具备,很是雅致;第二进是正厅,宽大敞亮,陈设华贵;第三进为书房琴室,其宽阔足以摆布他的七八车书;第四进为寝室,帐幔掩映,浴室精巧,为孟子生平未见;第五进是炊厨房,足以让五六名厨师一展身手;最后一进是一片后园连同一个偏院,是门客住房,正好做孟子学生们的住处。看了一遍,弟子们是交口赞叹。孟子虽然没说话,心里也颇为满意。毕竟,这是齐国敬贤,总算是赐给自己的府邸,比魏国住在豪华的驿馆感觉要好得多。

    安顿好之后,万章、公孙丑来劝老师去看稷下学宫。孟子虽然也想看看这座名震天下的学宫,但想想还是忍住了,“你们去吧,为师要歇息歇息。”万章、公孙丑便高兴的去了。

    稷下学宫坐落在王宫的正南。万章和公孙丑对中间相隔的“齐市”实在没有兴趣,但穿过街市的感觉,竟还是让他们大为惊讶。连绵无际的店铺帐篷,比肩磨踵讨价还价的市人,鱼盐混杂的奇特腥臭,堆积如山的铁材布帛,琳琅满目的精铁兵器,都是他们在任何官市没有见过的。匆匆走出街市,竟用了整整一个时辰两人不禁大为感慨,说回头一定让老师来走走“齐市”,看老师有何评点

    出得街市向南百步之遥,便是一道宽阔的松柏林带。走进松柏树林,阵阵清风啾啾鸟鸣,便将身后的大市隔在了另一个世界。眼见一座高大的木牌楼矗立在夹道林木中,楼额中间雕刻着四个硕大的绿字学海渊深。木牌楼前立着一方横卧于石龟之上的白玉大碑,上面刻着四个斗大红字稷下学宫。木牌楼极为宽阔,最豪华宽大的王公马车也可以直驶而进。木牌楼两边各有两名蓝衣门吏垂手肃立,一名红衣领班在门前游动。牌楼后便遥遥可见大片绿树掩映中的金顶绿瓦和高高的棕红色木楼。

    万章、公孙丑被这宏大的气魄震慑了走遍天下,哪个国家能将学宫建得如此肃穆恢弘原想稷下学宫纵然有名,也无非是学风有名而已,学宫本身无非是一片房子,能有何令人向往处今日一看,不说里边,仅这外观,就和王宫、太庙具有同等的庄严气势。这种气势绝不是房子庭院的大小,她意味着文明在齐国的神圣地位,这在哪个国家能做到

    不由自主的,两人对着白玉大碑深深一躬。红衣执事看见,上来一拱手道:“请二位士子出示府牌。”公孙丑恍然笑道:“啊,府牌是在这儿用的我等新来懵懂,请谅。”说着两人各自掏出一张小铜牌递上。红衣执事看后笑道:“啊,二位是孟夫子门生,请进。要否派人带二位一游”万章道:“多谢。不用了,我等自看方便些呢。”

    二人走进学宫,却见牌楼大门内是一条宽阔的林荫大道,大道两边是平展展的草地和树林,林间石桌石凳错落有致,形成了一个一个天然的聚谈圈子,激烈争论的声音隐约可闻。时见长衫士子手捧竹简在林间长声吟诵,使人顿生读书清修之心。林荫大道的尽头,却是一片一片的树林与屋顶,十几条小道网一般通向纵深。一时间,二人竟不知何去何从正在徘徊迷惘之中,一个年轻的蓝衫士子从一片树林中飘然而来,“二位,可是孟夫子高足”

    “正是。在下万章、公孙丑。阁下高名上姓,如何识得我等”

    “我乃齐国荀况。孟夫子来齐,学宫早已人人皆知了。”士子一指林间,“二位请看,他们都在准备和孟夫子论战呢。”

    “原来是荀况学兄久闻大名,也算我儒家同门呢。”公孙丑很是高兴。

    “我这儒家是旁门表儒,何敢当同门之誉”

    万章笑道:“敢问荀况学兄,何谓旁门表儒”

    荀况爽朗大笑,“旁门者,非孔子嫡系门下也。表儒者,取儒家学问,弃儒家为政之道也。为此,不敢自列于儒家门墙之内。”

    “就是说,荀况兄反对井田仁政,只取治学之道”万章笑问。

    “时也势也,不敢抱残守缺。”

    公孙丑揶揄笑道:“首鼠两端,何其狡猾”

    三人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荀况道:“二位初来,我陪二位一游吧。”

    三人同行,谈笑风生,自是话题汹涌。相互究诘了一会儿,荀况笑道:“就此打住吧。稷下学宫要看的主要是三个地方,争鸣堂、大国学馆、诸子学院。其余厅堂馆舍,最具一看价值的就是藏简楼了。你们看,前面就是争鸣堂了。”

    走进一片树林,但见一座大门突兀耸立从外面看,它很象一座大庭院。大门正中镶嵌着四个铜字论如战阵。进得大门,遥见正中一座大殿坐北面南,两侧为长长的廊厅;中间却是宽阔的露天大场,大场中一排排长条石板上都铺着红毡,看样子足足有千余人的坐席,显然便是论战的主会场。大殿口正中的木架上立着一面大鼓,两支鼓槌悬于木架,却竟是大笔形状大殿两侧各有一方丈余高的白玉大碑,右刻“锤炼学问”,左刻“推陈出新”,白玉衬托着斗大的红字,入眼便令人振奋

    “好大气魄,当真没想到也。”公孙丑油然感慨。

    “我师就要在这里,论战天下学子”万章问。

    “对了。稷下学宫规矩,凡诸子名家来齐,必得举行争鸣大论战。久闻孟夫子雄辩无匹,稷下士子都想求教一番呢。”

    孙丑不禁兴奋点头,“好啊,看看你这表儒如何挑战”

    万章却是微微冷笑,“只怕稷下学宫没几个人能与我师对阵呢。”

    荀况却是哈哈大笑,“天下之大,岂能让英雄寂寞兄台,也莫将孟夫子当作尊神也。”说着遥遥一指,“两位看看前边,稷下学宫可是囊括了天下诸子百家呢,还能没有孟夫子敌手”两人见荀况豪爽可亲,倒也没有为他的狂傲生气,随着荀况脚步出得争鸣堂左拐,便见远处大片屋舍隔成若干小区,红墙绿瓦,树木沉沉,极是幽静。荀况笑道:“看,那便是大国学馆区。内中主要有周、鲁、魏、楚、韩、赵、燕、宋、郑、吴越十个学馆区。”

    “噫如何没有秦国”公孙丑不解。

    荀况笑了,“秦国乃文学沙漠,既无学风,又无学子,何以建馆”

    “秦国也有招贤馆了,还去了不少士子呢,法家卫鞅嘛。”万章明是提醒,暗中却是不服荀况“论必有断”的气势。

    “文明风华,在于积累。一国文明,绝非开一座招贤馆就能立杆见影的。秦国距离中原文明,至少有一百年距离。”荀况对秦国的轻蔑是显然的。

    “有理有理。”公孙丑憨直,竟是大为赞同。作为儒家子弟,谁对这个孔夫子拒绝访游的秦国自然都绝无好感。万章也是如此,只是不想附和荀况而已。三人边谈边走,不觉来到又一片馆舍前。这片馆舍各自建在一座一座的小山包上,绿树环绕,大有隐居情趣。

    “你们看,这里是诸子学院。凡成一家之言,又能开馆授徒的名家,均可在这里分得一座独立学堂,大则二十间,小则七八间。给孟夫子的最大,二十五间,正在收拾呢。”

    万章有些惊诧,“诸子学院现下,容纳了多少家”

    “现下么,大约已经有九十多家了。天下学派,几乎全数进入稷下学宫了。”

    万章大是摇头,“以我看,稷下学宫这诸子学院,却是有些轻率。”

    “噢,这个说法新鲜,何以见得轻率”

    “立学院者,当非天下显学莫属。”万章显出名门高徒的特有矜持,“九十多家,鱼龙混杂,岂能为天下文明之先”

    “以足下之言,何派堪称天下显学”

    公孙丑笑了,“哎呀荀兄,你如何连天下显学都不知晓儒墨道法四大家嘛。”

    突然,荀况放声大笑,“啊呀呀,久闻孟夫子霸气十足,不成想门下弟子却也小视天下了。请告孟夫子,二十年后,天下显学还会增加一家,那就是荀学”

    万章自觉方才论断说得不是地方,便也笑了起来,“荀况兄志在千里,万章佩服。”

    公孙丑却憨直笑道:“我看荀况学兄,倒有些狂妄呢。”

    荀况豁达的笑了,“好了,不争这一日之长短了。再往前看吧。”

    “哪边呢”公孙丑指着三座棕红色小楼问。

    “那就是藏简阁。”荀况笑道,“三座木楼共藏书五百多万卷,非但有诸子百家,连各国政令都有专门收藏。仅凭这藏简阁,稷下学宫也足以傲视天下了。”

    万章感慨,“莫说学而优则仕。我看,就在稷下学宫遨游修业,此生足矣”

    公孙丑却少有的露出诡秘的一笑,“敢问荀况兄,齐王将天下学子尽收囊中,却很少用他们入仕为政,是何用意”

    荀况不想公孙丑有此一问,愣怔着竟不知如何回答,有顷笑道:“在下尚未想过,愿闻公孙兄高见。”

    公孙丑摇头,“莫非,想尽聚天下大才,使别国无人可用”

    三人哈哈大笑。荀况拊掌道,“公孙兄之论匪夷所思,妙极”

    暮色降临,万章和公孙丑方才匆匆离开学宫。一路上,两人说起鲁国本来与齐国相邻,且为礼仪文明首邦,而今非但失去了文明大国的地位,且弄到几乎要亡国的地步,不禁感慨中来,唏嘘泪下。回到府邸向老师讲述了在稷下学宫的所见所闻和感受,孟子竟是沉默良久,喟然一叹,“儒家遭逢强权肆虐、人欲横流的大争之世,自祖师孔夫子起,奔波列国二百多年,终究未遇文明之邦一展报复。齐国气象,为师也看不错,修文重武,礼贤下士。然则方今战国推崇强力,借重法家兵家,对我儒家多有虚礼,少有重任。齐王虽说对我敬重有加,稷下学宫更是天下难觅的修学仙境。可是,我们究竟能否将齐国作为永久根基,目下还很难说。究其竟,儒家是盛世安邦之学,是修身齐家之学,是克己正身之学。惟其如此,也是生不逢时之学。时也势也,我儒家将有一段漫漫低谷。我门同人一定要强毅精神,受得起冷遇,要象墨家那样刻苦自励,方能复兴儒家于盛世之时。”

    “谨遵师教,刻苦自励,复兴儒家”万章公孙丑异口同声。

    “弟子们须当谨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颇有些悲壮。

    万章与公孙丑被老师深深的感动了,回到跨院一说,弟子们竟是议论纷纷,究诘辩驳,探求真谛,一夜未能入睡。

    旬日之后,齐威王领丞相驺忌、上将军田忌、学宫令邹衍,来隆重的迎接孟子师徒正式进入稷下学宫。进入的盛典就是特为孟子举行的论战大会。这是齐威王与驺忌商议好的,既表示了对孟子的极高礼遇,又能试探孟子的为政主张。虽说天下都知道儒家的为政之道,但在战国时代,名家大师对鼻祖的主张作出顺应潮流的修正,也是屡见不鲜。齐威王期待的正是这种改变。

    争鸣堂人如山海。露天庭院的长排坐席上是诸子学院与大国学馆的弟子群。孟子的随行弟子三十余人则被安排在中间位置。前排几乎是清一色的成名大家慎到、淳于髡、田骈、倪说、尹文、宋銒、庄辛、杨朱、许行、公孙龙等,最年轻的荀况则坐在前排末座。庭院坐席的后一半,全部是各国前来求学的“散士”。两厢长廊下拥挤得严严实实的,是颇有神通而又欣赏风雅的各国商人,他们没有资格入席就坐,只能站立在两廊聆听。大殿正中是齐威王君臣,突前主案是孟子坐席。

    看看场中已经就绪,稷下学宫令邹衍向大殿两角的红衣鼓手点头示意。

    红衣鼓手擂动大笔形的鼓槌,两面大鼓响起密集的战阵鼓声,隆隆滚过,催人欲起。一通鼓罢,司礼官吏悠长高宣:“稷下学宫,第一百零五次争鸣大战,开始”

    邹衍走到大殿中央开宗明义,“列国士子们,稷下学宫素来以学风奔放、自由争鸣闻名于天下。这第一百零五次大论战,专为孟夫子而设,乃稷下学宫迎接孟夫子入齐之大典。学无止境,士无贵贱,诸位皆可向孟夫子挑战争鸣”

    场中有人高声打断,“学宫令莫要空泛,还是请孟夫子讲吧。”

    邹衍抱歉的一笑,向孟子坐席拱手,“孟夫子,请”便入了大殿西侧的坐席。

    孟子环视会场,声音清朗深远,“诸位,儒家创立百余年,大要主张已为天下所熟知,一一重申,似无必要。莫若列位就相异处辩驳诘难,我来做答,方能比较各家之学,紧扣时下急务。列位以为如何”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