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秦帝国 > 第九章 吕氏新政 第三节 新朝人事 几多风雨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秋高气爽的八月,又一次隆重国葬终于疲惫的结束了。

    纲成君蔡泽与“老三太”的一班人马刚刚办完昭襄王葬礼,一切驾轻就熟,既往疑难也因有了先例而不再争执,诸事都算顺利。惟一的难处是嬴柱的諡号。嬴柱五十四岁骤然薨去,做了近三十年的太子,只做了堪堪一年的国君,太子时多病无为,国君一年也未见宏图大举,从功业看去实在是难以褒扬。老三太主张定一个“文”字。蔡泽虽觉“文”字太过褒扬,然也想不出更妥当的号辞,毕竟是国君諡号,其人只要不是恶政之主,寻常总是要从褒扬处着眼的。一番斟酌,蔡泽便将老三太上书加署了自己的封爵名号并丞相官印,算做“朝议”呈报新君。

    三更上书,吕不韦清晨便来丞相府会事,拿得便是那卷竹简。

    “纲成君,一个文字似有不当,再参酌一番如何”

    “一朝做假相,足下学问见长也”蔡泽不无揶揄地笑着,心下老大不快。作为总理国葬的丞相,新君纵对諡号有另见,亦当亲自对他言明,纵是下书驳回亦属常情,如何一个排在自己之后的假相能捧着自己的上书来重新参酌吕不韦纵是顾命大臣,毕竟商旅根基,莫非连礼制学问也要指手画脚不成更根本处,在于蔡泽深信新君没有理由不赞同这个諡号,哪有个儿子对褒扬君父不首肯的目下无批驳诏书而只是吕不韦捧上书前来,分明便是吕不韦自己认为不妥,或说服了新君,或直接在长史署截下了上书,没有呈报新君便径直来找自己。若是前者,蔡泽便大有疑惑,吕不韦能以甚理由说得新君言听计从若是后者,吕不韦便是仗恃顾命之身蔑视他这个封君丞相了,蔡泽如何受得

    “你只说何字妥当,老夫认可便是”蔡泽呷呷一笑。

    “纲成君,此书尚未呈报新君。”吕不韦倒是坦然从容,“我是在老长史案前见到此书拿来参酌。老长史说我是假相,此书既有丞相府官印,理当便是两相共识,便许我拿了。不韦之见若不能成立,则可立呈此书。不韦若侥幸说得有理而蒙纲成君纳之,仍以此式上书,与我便是不相关了。”

    吕不韦当先便说来由,蔡泽自然晓得这是吕不韦看准了自己心事。吕不韦说得确实也是一理,依着此说,倒是自己轻慢这个假相了。然吕不韦显然是只解释不计较,还特意申明若说得有理与自己无关,全然不争功劳,蔡泽心下便稍稍生出了三分歉意,一拱手笑道:“如此说来,假相倒是为老夫着想也。”

    “那得看纲成君是否纳我之说,不纳,自是我居心叵测了。”

    蔡泽呷呷大笑:“岂有此理好好好,你便说”

    “不韦以为,单一个文字太得褒崇,徒召引天下物议。自古以来,非大德昭彰奠定国本者不得諡文。一个周文王,何人可与之比肩战国之世,一个秦王諡文,一个赵王諡文,都是两字,惠文纲成君自思,先王即位一年即薨,何德何功堪称一个文字”

    蔡泽微微点头一笑:“老夫何尝不知此理偏是思谋不出一个令人拍案的字来。你只说何字何辞,老夫也省却揣摩。”

    “依着先例,也加一字,修限文字。”

    “加何字”

    “孝。孝文。”

    “孝”蔡泽目光一闪眼珠连转,突然呷呷长笑拍案,“妙也一个孝字当先,便从先王德行上做了文章,文字便做了辅从,褒德以隐功,合乎嬴柱”

    “如此说,纲成君纳言了”

    “纳哎,我说你个吕不韦,这个主意是你想得么”

    吕不韦哈哈大笑:“惟君纳言,管他何人主意也”转而思忖道,“朝议在即,纲成君是否还当与老三太事先通说一番否则任谁当殿争执起来,反倒显得纲成君一意孤行也。”蔡泽还想说什么终是不无酸涩地笑了笑,好好好,也只有这般处置了。

    三日后朝议,所有大臣都异口同声地赞同“孝文”諡号,华阳太后与新君嬴异人也没有任何异议。蔡泽获得了举殿君臣的一致赞赏,大大地风光了一回,回府细细思忖,愈想愈觉得吕不韦琢磨出的这一个字竟是不可思议的微妙先得说说这个“孝”字。在远古文明中,“孝”本来是一个广博的德行。书尧典有云:“克谐以孝。”克者,胜任也,完成也。便是说,能做到和谐四方人众者为孝,何等远大的一种境界春秋战国之世,“孝”渐渐具体化血缘化。儒家以养亲尊亲、善事父母为孝。孔子有云:“今之孝者,是为能养。”孟子有云:“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墨家反儒,以“兼爱”为“孝”之根基,将“孝”扩大为所有亲人而不仅仅是父母。是故,墨子有云:“孝,利亲也。”孝之内涵如此这般明确后,便有了“孝子”。顺从而尊敬父母者,孝子也。诗大雅既醉有云:“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但是,作为概括贵胄层人生业绩言行的一种传统礼法,諡法对字意的讲究依然是以原本的广博性为准则。尤其是单字,諡法几乎从来都是以原意古意为准。从諡法看去,“孝”是德的最高境界,不仅包容了对父母的孝行,更意味着以大德治国的操守与功业。作为秦国圣君的秦孝公,諡号只一个“孝”字,着眼处自然是大德之至,而决不仅仅是孝顺父母。若从此看去,只做了一年国君的嬴柱显然是难以企及的。

    奥妙处便在諡法,两字组合相辅相正,从而产生出第三种内涵

    諡法之“文”,重奠基,重融会和谐,重文明开创,重守成养息。易系辞下有云:“物相杂,故曰文。”儒家则将“文”定义为一种与“质”与“野”相对的修养气度。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然则对諡法而言,“文”如同“孝”一样,既包含了气度修养,却也决不仅仅是气度修养。

    諡法传统:单字取古意,多字取合意。合意者,组合之意也,现世之意也。依照諡法讲究,嬴柱这般国君无论单用“文”字或单用“孝”字,都是不堪其名的。然若两字组合,内涵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变化之要,便是单字之意向春秋战国以来的世俗化具体化靠近一个“孝”,更多的指向孝子的孝行之德,至高大德的含义淡化了;一个“文”,更多的指向个人修养气度,文明开创与功业之意淡化了。如此一来,“孝文”两字尽落实处,便与嬴柱对秦昭襄王的忠顺孝行及温文而不失睿智的禀性很是切合。没有这个“孝”字,或者换做其他任何一个字来配,都有显然失当处,自然会召来朝议论争。作为主持国葬首席大臣的蔡泽,必然便是第一个难堪但是,蔡泽却毫无庆幸之意。他心下难解的疙瘩是,自己身为天下治学名家,如何竟没揣摩出嬴柱諡号的微妙处也没琢磨出这个字来配吕不韦一介商旅,如何便有此等见识究竟是政道洞察力比自己强,还是学问才华在自己之上第一次,蔡泽隐隐感到了吕不韦的威胁,心下不禁猛然一沉新君即位,第一次朝会的首要大事便是拜相。新君嬴异人不是雄主气象,太后华阳也不是宣太后那种既明于政事又热衷权力的女主。当此之时,领政丞相便异乎寻常地重要,几乎必然的是开府丞相。蔡泽入秦,梦寐以求者便是这种开府丞相。惟有成为开府丞相,才能施展计然派的治国主张,也才能建立商鞅那般千古功业。然事有乖戾命有蹉跎,蔡泽入秦近二十年,却只做了一年开府丞相,从此便虚之高阁,戴着一顶封君高冠开始了有爵无职或有爵游职的权力漂泊。游职者,一事一任也,无确定权力职守也。在秦国,只有声望甚大然未获信任从而被拜为上卿的入秦名士,才会落到这般有名无实的地步,秦惠王时的那个犀首便是如此。蔡泽其所以没有象犀首那般扬长而去,说到底,心中存了一个不可动摇的想头秦昭王之后秦国必然恢复开府丞相,而开府丞相非蔡泽莫属事实也在一步步证实着蔡泽的想法:秦昭王的最后几年,以他与老太子嬴柱共领相职;孝文王即位,他又与新太子嬴异人共领相职,除了开府,已经成为事实上的丞相;历数秦国大臣,论资望论才干论学问,无一人堪与蔡泽一争相位;便是放眼天下,山东六国也从来没有听说有大家名士希图入秦。如此看去,蔡泽显然便是秦国开府丞相的惟一人选,自然也是最佳人选。除了天塌地陷秦国崩溃,便没有任何意外。

    然则不可思议的是,商人吕不韦偏偏在此时悄悄进入了秦国。

    自与吕不韦相识,蔡泽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这个商人。毋宁说,蔡泽从来都没将此人看在眼里放在心上。作为酒友棋友,蔡泽喜欢吕不韦。对吕不韦不时显露的曾经有利于自己的那些谋划才情,蔡泽则认定只是“阅世明智”而已,与政道大谋岂能同日而语至于学问,吕不韦在他面前从来都是虚心求教之态,蔡泽更不会去想了。十余年来,吕不韦惟有一长获得了蔡泽的认可,这便是重义结人且不说那教人惊心动魄的百人马队死士,便是田单、鲁仲连、范雎、平原君、信陵君,包括他蔡泽在内的一班名动天下的英杰,或是毛公薛公等风尘奇才,只要与吕不韦相交,便能神奇地迅速成为至交,实在令人不可思议服则服矣,揣摩之下,蔡泽却将吕不韦的这一长处或多或少归结于商旅之能但为牟利,轻财交人而致义名也就是说,在蔡泽心底里,吕不韦的重义只是商人的一种交人方式,于其人是否真正重义是不相干的,至少事有别的。惟其如此,蔡泽对吕不韦保护嬴异人从赵国逃回这一震动秦国朝野的壮举,根本就没有往深处去想。在他看来,一个商人为国家立了大功,自然可以步入仕途做官。蔡泽相信,丞相统辖的任何一个经济官署吕不韦都可胜任,然而吕不韦也就仅仅如此而已

    回想起来,这吕不韦入秦后竟是步步出人意料。先是不做上卿宁做太子府丞,惹得蔡泽大为蔑视。后来又突然秘密承手官市,与六国商人好一场商战。蔡泽这次却是赞同,以为吕不韦操了本行便是正途。谁知便在人人都看准此人充其量在“吏班”做个“大吏”时,吕不韦却然突然成了名副其实的高官太子傅蔡泽便大不以为然。这太子傅历来都是王师,虽无实权却是人人景仰的高位大臣,最是要学问道德之臣掌持,让一个商人做太子傅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也然则如何非但做了,吕不韦还做得有声有色,蔡泽不禁又是大大地出乎意料。然则即使如此,蔡泽还是没有想到吕不韦会对自己这个丞相构成威胁。直到吕不韦不意做了顾命大臣至少在蔡泽看来是偶然的几乎同时又做了假相,除了最初的那种被排除在关键时刻之外的愤懑,蔡泽依然不认为吕不韦会对自己构成威胁。其所以如此认定,蔡泽的根本因由便是吕不韦的才具不堪领政大任,假相只是一个暂时职掌,即或破例成为常职,充其量也只是自己这个开府丞相的副手而已,而假相副手与真正的丞相之间可是天壤之别。

    然则,这次的諡号事件却使蔡泽蓦然惊醒了。依吕不韦目下的势头,只要才具被一班大臣认可,加上新君嬴异人对他的信赖,完全可能成为开府丞相的另一人选。果真如此,蔡泽的功业大梦岂非将永远化为泡影

    这一夜,蔡泽通宵辗转未眠,天刚一亮便驱车进了王城。

    华阳后刚刚从沣京谷扫墓回来,很有些伤感。

    阿姐华月夫人是被刑杀的,不能入夫君墓园合葬,也不能独起陵寝安葬,只能草葬在她生前钟爱的这片山水废墟。若非嬴柱对阿姐有着一份说不清的情愫与癖好,亲自出面向老父王求情,阿姐便当真要落个死无葬身之地了。毕竟这沣京谷是老周王城,也是老秦人凭吊祖先勤王立国之功的地方,而并非真正的荒山野谷。自这个阿姐一死,华阳后顿时便没了心劲儿,连对老夫君也失去了抚慰逢迎的兴致,若是这个老夫君再活得三两年,只怕她眼见便要失去这个体弱而心骚的秦王夫君的专宠了。那个久居冷宫的夏姬其所以能被秘密召入章台,还能与老夫君死灰复燃,能说不是自己懒于逢迎抚慰的苦果么阿姐在世时的华阳夫人,在王城是个完美无瑕的女子,超然于一切纷争之外,只倾心关注自己体弱多病的夫君;在夫君嬴柱的眼里则更是个须臾不能离开的可人儿,非但聪慧柔情善解人意,更有两样长处是嬴柱身边的所有女人都无法比拟的:一是奇绝如方士一般的救生护理之法,一是可意无比的卧榻风情。虽然如此,从来没有生儿育女的她其所以始终是老太子嬴柱的正妻且始终专宠于一身,实在是有着老阿姐的一半功劳。

    当年,华月夫人一从宣太后口中晓得了要将妹妹嫁于嬴柱,便早早敦促她反复练习家传救护术,并千里迢迢地从楚国老族中寻觅到了早已失传的救心药秘方,说这是她的立身术,定然要反复揣摩娴熟。后来,阿姐不幸寡居,便成了太子府的常客。凭心而论,起初她对阿姐与太子夫君的不拘礼仪的种种谈笑是心有芥蒂的。有一次,这位阿姐借着不期而至的大雨与她同宿了一夜,喁喁细语了一个通宵,她才真正从心底接纳了阿姐。毕竟阿姐有历练有见识,给她将宫中秘闻与牢牢笼住嬴柱的利害说了个透亮,最使她惊心动魄的,是阿姐搂着她几乎贴在她耳边说得那番话。阿姐说,宣太后为她物色夫君时曾经对她有过秘密叮嘱:魏冄霸气太重,迟早要出大事;入秦芈氏后继无人,惟一的指望,便是以她两姊妹与嬴氏王室联姻,只要一人能成气候,芈氏一族便有了根基

    从那一日起,她便与阿姐越来越亲昵了。终于,热辣辣的阿姐俘虏了她,也俘虏了年过不惑的嬴柱,三个人变成了一个人有了智计百出的阿姐,她非但真正巩固了夫人爵的妻位,且在立嫡周旋中使芈氏一族在秦国宫廷成就了举足轻重的夫人势。然则,她与阿姐被廷尉骤然关进大牢的那个晚上,她却绝望了。阿姐搂着她反复叮嘱,一切有阿姐,小妹一定会无罪,要忍着心痛走下去,芈氏不能没得侬阿姐在她耳边哈着热气说,晓得无侬非但要做王后,还要做太后只一样记得了,没了阿姐,侬只毋做多情女

    “禀报太后:纲成君请见。”

    “教他到这厢来了。”华阳后思绪扯断蓦然醒悟过来。

    蔡泽被侍女曲曲折折地领进了大池边那片胡杨林。秋阳透过树叶撒满了古朴的茅亭,一个高挑妩媚的背影沐浴着一片金红立在亭下,绚烂得耀人眼目倏忽之间蔡泽有些后悔,竟愣怔着不知该不该向前走了。

    “晓得是纲成君了。”亭下曼妙的楚音飘了过来。

    “老臣蔡泽,见过太后”

    “进山喊林么侬叫得好响。”绚烂金红的背影转过身来咯咯笑了。

    “老臣有事禀报,敢请太后移步政事房”

    “哟侬不会小声说话么”见蔡泽一头汗水满面通红,华阳后笑不可遏,“与丞相说话便得到政事房,是礼还是法老夫子林下不会说话了”

    “老臣”

    “行了行了,进来坐了,亭下与政事房一样了。”华阳后笑吟吟将蔡泽让进茅亭,转身一拍掌,“上茶,震泽新绿了。”隐隐地听得一声答应,片刻间便有一名侍女飘进亭来在靠柱石案上支好茶炉,一片木炭火特有的轻烟便淡淡地飘了起来。

    “老臣不善饮,白水即可。”

    “哟侬是茶痴谁不晓得了我的震泽茶不好么”

    “老老臣是想说”咫尺之内裙裾飘飘异香弥漫,蔡泽皱着眉头大是局促,分明站在石墩旁却硬是坐不下去。华阳后蓦然醒悟,退后两步径自坐在了大石案对面的另一方石墩上笑道:“侬入座慢慢说了,何事”

    “老臣两事。”蔡泽坐进石案前,稍显从容地一拱手道,“其一,先王国葬已罢,太后对新君亲政之事将如何处置其二,比照先例,先王遗孀当由新君尊奉名号,目下太后沿袭王后之号,尚未有太后名号,不知太后做何想法如此两事,老臣欲先听太后之意。”

    “侬是奉命而来了”华阳后冷冷一笑。

    “非也。老臣自主请见太后。”

    “晓得了,侬是关照本后了。”华阳后的微笑中不无揶揄。

    “不敢。”蔡泽侃侃说出了自己早已经揣摩好的腹稿,“老臣暂署相权,身处国事中枢而承上启下,若不明太后权力,便无以处置太后书令;若不明太后名号,所行官文涉及太后便难以措辞。念及先王与太后对老臣素有信托情谊,故而自行请见,此中苦心尚望太后明察。”

    华阳后眼波流动闪烁,倏忽一脸忧戚关切:“毋晓得侬说的暂署相权何意了先王顾命之时,本后与新君还有太子傅都听得清楚,如何便是暂署了”

    “敢问太后,先王顾命时如何说法”蔡泽精神骤然一振。

    “是说,纲成君做丞相,秦国无忧也。”华阳后一字一顿,说得很是认真。

    “史官可有录写”

    “侬不晓得了痛不欲生之时,我顾得关照左右么么”

    良久默然,蔡泽粗重地一声叹息:“如此说来,此事便是疑案也”

    “疑个甚了我分明听见了子楚吕不韦便听不见么都听见了史官写不写何用了”华阳后愤激地嚷嚷几句又突然一转话头,“我那两事该如何处置侬只谋划个法子了。”

    蔡泽正要说话,一个侍女却从亭外匆匆进来在华阳后耳边低语了两句,华阳后笑着说声他也来得真巧,便站起来对蔡泽嫣然一笑,纲成君且先回去,有事她便来见侬了。蔡泽一时大觉尴尬,站起身一拱手便走。那名侍女却拦住他一笑,纲成君请随我来,便将他从茅亭后的另一条林间小道领了出去。

    嬴异人来见华阳后,实在有些不不得已。

    自从吕不韦那次“心说”之后,嬴异人倒是当真做起了“心斋”。秘密入宫的蒙武亲率二十名铁鹰剑士昼夜守护,蔡泽一班老臣全力以赴处置国丧,老桓砾与给事中当着宫廷事务,守丧的嬴异人倒当真清净了好几个月。深居简出,他便屏息心神深自吐纳,平心静气地仔细琢磨那些不堪回首的往昔岁月,即便是独守父王灵柩之前,也没有停止过“心斋”漫游。疲惫卧榻之时,饮下一盅老太医配置的安神汤,便浑然忘我地睡去了。几个月下来,原先那种莫名其妙的焦躁心悸与时不时突然袭来的莫名恐惧竟渐渐消失了,无休止的噩梦也没有了。及至秋天父王安葬,嬴异人的神色已经大为恢复,面色红润步履稳健谈吐清晰,与那个恍惚终日一惊一乍的嬴异人实在不可同日而语了。依着古老的服丧传统,孝子服丧期间是要憔悴失形才能显示哀思孝道的,若有孝子服丧而容光焕发,便是大大地不可思议了;对于君王之身,则几乎必然要引起朝野非议,便是公然质询王者德行也未可知。然则,嬴柱的不可思议的恢复却截然相反,非但没有引起朝野非议,反倒使朝野泛起一片庆幸贺声。

    秦国再也不能弱君当政了老秦人竟是异口同声。

    当嬴异人很为自己的容光焕发惭愧的时候,各郡县官署与大族村社的贺王康复书却纷纷飞到了案头,为太医令请功的呼声更是不绝于耳。嬴异人忐忑不安地请教吕不韦该当如何处置,吕不韦淡淡笑道:“执公器者无私身,王者强弱系于天下,故天下人贺之。我王只须贵公去私力行正道,荡荡然定国理政,何虑之有也”

    然则一旦直面国事,当真是谈何容易

    嬴异人仔细阅读了老长史桓砾专门为他梳理的国事要目,这才惊讶地发现,自长平大战后秦国累积的待决难题当真是一团乱麻大父昭襄王的晚年暮政原则是万事一拖,除了后继立嫡与当下急务,几乎一切国事都留给了后人,老长史理出来的批有“待后缓处”四字的各种上书竟有四百六十三件之多父王当政一年,可能是自知不久人世,竟然也是效法大父,批下了一百三十四件“待后缓处”的上书这将近六百件的官文涉及了秦国朝野大大小小不知多少人多少事,饥荒赈灾、沟洫水利、官市赋税、郡县分界、朝局人事、王族事务、狱讼曲直、邦交疑难、战功遗赏、流民迁徙等等等等,看得嬴异人头昏眼花心惊肉跳

    “国事之难,竟至于此也”拍案之下,嬴异人的心又乱了。

    便在此时,老长史桓砾默默捧来了一只铜匣。嬴异人终于不耐了:“你便拿来再多,我看了又有甚用”桓砾却一拱手道:“此乃先王密诏。先王薨前一月留给老臣,叮嘱非到新君理政之时,不能出也。”嬴异人惊讶了,抚摩着铜匣仔细打开,三层隔板之下的一卷羊皮纸展开在案头,竟然只有寥寥数语:

    国有积难,非强臣当政不足以理之。汝非雄主,领政之臣须与上将军同心方能聚合国力,补君之弱。蒙氏有公心,人事之要,可问蒙骜。

    蓦然,嬴异人眼前现出父王在自己认祖归宗后的那次长谈,一时竟是泪眼朦胧。知子莫若父,诚所谓也父亲自知不是雄主,也深知儿子不是雄主,那次已经推心置腹地说了,日后要做好两件大事:一是要寻觅强臣辅佐,一是要留下一个堪为雄主的嫡子。“君弱三代,秦国便要衰微了”父亲的那句话对他的震撼是无法说得清楚的,然则冥冥之中有天意,儿子的事他能做得主么倒是目下的强臣领政最要紧,否则连个守成之君也做不好了。

    依着嬴异人,这个领政丞相自然该是吕不韦。他信服吕不韦的德行才干,更敬佩吕不韦的韧性与勇气,可是,他只是一个漂泊归来的无根之君,他没有径自封任领国丞相的那种威权。蒙氏一族能支持吕不韦么太后能支持吕不韦么老蔡泽能认同吕不韦么蒙氏是举足轻重的大军将领势力,太后是宫廷连带王族外戚势力,老蔡泽是朝臣与郡县官吏势力,那一方面掣肘都是要命的。吕不韦一介商旅孤身入秦,能有甚根基说起来可能还不如自己,纵是凭着才干功劳有了一些人望,可要执掌这开府丞相的大权,些许人望算得了甚除了他与吕不韦的相互支撑,两人几乎都没有与之呼应的势力,当真奈何

    反复思忖,嬴异人还是决意先来见太后。只要太后认可吕不韦,蒙骜纵有阻力也容易周旋一些。在嬴异人看来,父王与太后在当初立嫡时都对吕不韦很是激赏,直到吕不韦做了太子傅,父王太后还是十分倚重吕不韦,至少嬴异人从来没有从太后这里听到过对吕不韦的任何微词。惟其如此,嬴异人决意抛开对这个纠缠着要将生母治罪的太后的私怨,来了却这桩最大的朝局人事,先将国政推动起来再说。嬴异人自信对女子颇有洞察,如华阳后这般柔媚女子,只要有得些许让步与场面礼仪的亲情尊奉,该当不会有甚差池。强悍精明通晓政事如大母宣太后者,天下能有几人

    “哟毋晓得子楚会来看我,坐了。”华阳后站在亭廊下淡淡地笑着。

    “子楚拜见母亲”嬴异人哽咽着拜倒在了满地黄叶之上。

    华阳后拭着泪水一副不忍卒睹的悲伤:“快莫多礼了,曾几何时,天晓得竟成孤儿寡母了来,这厢坐了说话。”

    亭下坐定,嬴异人拱手痛心道:“章台还都之后,子楚守丧,心神迷乱,未能在母亲膝下多行孝道,今日特来请罪。”

    华阳后眼波流转不禁噗地笑道:“晓得了晓得了,子楚还当真了有事直说了。”

    嬴异人颇是尴尬,却也红着脸道:“无甚大事。只是几位老臣动议立冬之日大行朝会,不知母亲意下如何”

    华阳后道:“只晓得历来朝会都在开春,今次却要在立冬,不觉怪诞了”

    嬴异人歉然一笑道:“老臣之心,无非急于立新而已,大约没有虑及时节是否适当”

    华阳后道:“急匆匆朝会,毋晓得何事等不得了”

    嬴异人道:“素来新朝会,都是以拜相为大。子楚之见,大约也脱不得这老法程。”

    华阳后惊讶道:“哟侬毋晓得父王顾命当晚侬说得,蔡泽做丞相了”

    嬴异人笑道:“子楚还说了吕不韦共领相职。母后明察:当时乃国丧期权宜之计,依着法度,丞相只能一个了。”

    华阳后笑道:“哟毋晓得丞相只能一个了。侬只说,一个是谁个了”

    嬴异人一拱手道:“子楚敢请母亲示下。”

    “要我说么,王无戏言,原本说谁便是谁了”

    “那,那次说了两人。”

    “一个首相,一个假相。孰前孰后都记不得了”

    “母后之意,蔡泽为开府丞相”

    “君命既出,好朝令夕改了”

    嬴异人顿时默然。他已经清楚地明白,这个太后是认准要蔡泽做丞相了。既然如此,目下也只能不置可否,回头揣摩一番再做计较了。华阳后见嬴异人默然不言,便淡淡一笑道:“还有么只一件事了”

    嬴异人道:“再有,大约就是定母后尊号了。”

    “哟侬盘算如何处置母后了”

    “敢请母后示下。”嬴异人硬生生憋住了他原本打算做出的退让:只要华阳后赞同吕不韦做丞相,他便许太后“并国”临朝,至少顶半个宣太后。如今这位太后硬是揣着明白做糊涂,竟以维护君命为由头与自己为难,自然要给她个软钉子,看她如何开价了。

    “还要说了”华阳后咯咯一笑,“毋晓得先王顾命,拉着谁三人手了”

    “父王要母后与吕不韦同心襄助子楚,子楚心感父王”

    华阳后一双柔媚的大眼蓦然冷冰冰盯住了嬴异人,一阵默然,长袖一甩冷笑着径自出了茅亭。嬴异人对着华阳后背影深深一躬:“秋日转凉,母后善自珍重,子楚告退。”

    出得胡杨林在太后寝宫区漫步良久,嬴异人终是无可奈何地长叹了一声。

    咸阳王城很大,总格局是六个区域:中央大殿与殿前广场为朝会区,其后正北靠近北阪的松林地带为太庙区,西部为王室官署区,东部为国君理政区,此三区之后的西北地带是王室作坊与仓储区,东北地带有一大片占地三百余亩的园林为寝宫区,朝野俗称后宫。这后宫又分为两大区域:西部为现世国君与王后以及各等级王妃的寝宫区,东部为太后寝宫区。前者小,后者大。期间原由在于:战国之世的国君的全部后妃至多二十余人,连带侍女内侍,总数也只在两三百人;而太后寝宫区却是积世而居,人数便远远超过了王后寝宫区,占地自然就大了。也就是说,依着王室法度,太后寝宫区并非一个正位太后先王正妻的专有居住区,而是所有已逝国君的所有后妃的居住区。嬴柱为国君,华阳后自然便是王后寝宫的主人。嬴异人做了国君,华阳后成了太后,自然便搬进了太后寝宫区。王者多有不测风云,盛年骤然去世者比比皆是。然国君去世,大多数后妃却都正在盛年,自然便都要搬入太后寝宫区居住。如此累积,这太后寝宫区便要容纳所有没有随着先王过世的后妃,其庞大与复杂便也远远超过了王后寝宫区。

    来见华阳后之前,嬴异人特意召来掌管宫廷的老给事中,要他在太后寝宫区遴选一座最是幽静的居处。谁知老给事中皱着一双白眉直摇头,君上有所不知,太后寝宫最是庞杂,难矣哉嬴异人很是不耐,偌大寝宫三百余亩园林,连一处幽静居所也没有么甚个事体连连苦笑的老给事中抱来了一箱简册,一卷卷翻开说叨了半个时辰,听得嬴异人直是目瞪口呆了。老给事中说,太后寝宫共住先君后妃五十三人,最年长者是秦惠王当年一个十六岁的少使,至今年已八十余岁;秦武王妃子尚有六人,均已是耄耋之年;昭襄王遗孀最多,二十三人,除了没有“后”,其余爵妃都有;孝文王嬴柱遗孀虽少,却是后妃齐全,整整二十六人;依着王室法度,先王遗孀一律加爵两级孝敬尊奉,如此便几乎是人人一座独立庭院;全部太后寝宫的庭院只有四十二处,外加三片侍女内侍大庭院,幽静宽敞所在早已被占,却到何处去挤腾得出一座

    嬴异人终是半信半疑,借着进太后寝宫之机索性亲自查看一番,若能给喜好幽静的生母选择一处可心庭院,一片孝心也有个着落处了。然则转悠一个时辰,走遍了这片庭院层迭相连的园林,他最终还是失望了。整个太后寝宫除了这片胡杨林与一片大池,实在是找不出空闲之地了。尽孝难矣莫非清心一世的可怜生母当真没有登堂入室进太后寝宫的命么

    “君上,长史大人请速回东殿”

    方出胡杨林道口,隐身随行的铁鹰剑士骤然从一棵大树上飘了下来急促禀报。嬴异人本欲出王城到吕不韦府上商议今日之事,一听老长史传言却立即登车回了王城前区。等候在东偏殿书房的老桓砾见嬴异人进来,立即打开了王案上的铜匣:“禀报君上:上将军蒙骜紧急上书。”嬴异人心下顿时一紧,老蒙骜要做甚不及入座便从铜匣中拿出一卷竹简哗啦展开,瞄得几行,心头便噗噗大跳起来

    老臣蒙骜顿首:秦国政事荒疏久矣流弊丛生,吏治松弛,朝野散漫,奋发惕厉之心已流于无形也昭襄王着意守成,先王未及着力,新君即位,任重而道远。当此之时,整饬朝局刷新吏治理顺政事为当务之急,否则东出中原将遥遥无期矣惟其如此,老臣请以吕不韦为开府丞相,总领国事,力行新政。老臣遍观国中大臣,德才兼备而能总揽全局者,非吕不韦莫属也老臣之心,惟王明察,当于朝会立决之,跌宕蹉跎,大道之忌也上将军蒙骜秦王元年秋。

    “上书报太后了么”愣怔之间嬴异人蓦然问了一句。

    “太后摄政未成定制,是故未曾报太后宫。”

    “备车。上将军府。”

    “君上要见上将军,宣召入宫较比妥当。”

    嬴异人摇摇手,回身从案下拿出一件物事塞进腰间皮袋回身便走。

    突然造访的新君显然使上将军府大感意外,合府上下莫不脚步匆匆神色惴惴。老太子先王嬴柱当年是府上常客,一应仆从无不识得。这新君少时也在府上修学五六年,然则从赵国归来便从来没有再来过,一朝为君,岂能与少时小公子等闲视之更要紧的是,以上将军与先王的笃厚之交,先王弥留时竟然未召上将军顾命,此中玄机谁能说得清楚新君突然驾临是祸是福谁又能说得清楚

    嬴异人制止了要去通报的家老,一边打量着尚有朦胧记忆的路径庭院池水林木,一边咀嚼着那些遥远的往事。令他惊讶的是,这座与武安君白起府邸同样厚重古朴而又宏阔简约的府邸,除了砖石屋瓦在岁月风雨中已经变黑,当年与他等高的小胡杨树已经长成了金灿灿的参天巨木,覆盖一片大池的绿蓬蓬荷叶也做了的片片残荷外,几乎没有丝毫变化过了这片胡杨林,便是当年与蒙武同窗共读的小庭院了。晨功午课暮秦筝,他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竟都点点滴滴地刻在了这片庭院,洒在了这片胡杨林,以致三十多年的王子生涯中,只有这寄身篱下的上将军府对他处处透着亲切,透着温暖。不知不觉地,嬴异人痴痴地走进了暮色中金红的胡杨林,耳畔弥漫着叮咚筝声,当年那稚嫩滚烫的歌声竟是那般真切,萧萧雁羽,诉我衷肠,子兮子兮,道阻且长呵,胡杨林,异人回来也

    “老臣蒙骜,参见君上”

    嬴异人蓦然转身,暮色之中泪眼朦胧,蒙骜一时竟惊讶得无以应对了。

    “老将军,异人本该早来也”

    “君上国事繁剧,老臣心下明白。”

    “往事如昨也”嬴异人粗重地叹息一声,“只可惜蒙武没有一起回来。”

    “君上感怀旧事,老臣何忍卒睹也”蒙骜揉了揉已经溢出泪水的老眼,昂昂一拱手道,“君上若因老臣上书而来,敢请书房容臣禀报若着意怀旧,老臣唤来当年书童领道”

    嬴异人不禁笑道:“着意怀旧,有那工夫么好书房说话。”

    两人来到书房,蒙骜吩咐已经掌好灯火煮好茶的侍女退了出去,又叮嘱家老守在府门,任何人来访一律谢绝,随即肃然就座,一副即将大论的模样。嬴异人却摇摇手道:“老将军莫急开说,且先看看这件物事。”说罢便将一支铜管递了过来。蒙骜接过打开方看得一眼便双手瑟瑟发抖,及至看完,嚎啕一声“先王也”便扑倒在了案上嬴异人不胜唏嘘,拭着泪眼起身肃然一躬道:“目下朝局,尚望老将军鼎力襄助也。”蒙骜止住哭声,霍然站起扶住了嬴异人:“先王有此遗诏,蒙骜死何足惜君上但说,何事为难”嬴异人道:“老将军力保吕不韦拜相,然太后却不赞同,此事最难。”

    “太后欲以何人为相”

    “刚成君蔡泽。”

    “君上之心,属意何人”

    “首选吕不韦。若是无可奈何,也”

    “老臣既蒙君上信託,自当尽忠竭力。君上但回,老臣自有主见”

    “老将军之意”

    “黑脸事体,君上只做不知便了。”

    嬴异人又是肃然一躬,道声老将军酌情为之莫得为难,便匆匆去了。

    思忖片刻,蒙骜立即启动。先唤来主书司马与军令司马,吩咐主书司马将呈送秦王的上书再誊刻一卷,清晨卯时不管自己是否回来,上书立送太后寝宫;军令司马连夜赶赴蓝田大营,将自己的上书副本交于王龁,请与五大夫爵以上的老将会商呼应。吩咐一罢,蒙骜便登上一辆垂帘缁车辚辚出府去了。

    暮黑一掌灯,老驷车庶长嬴贲便生出了倦意。侍女正要扶他就寝,家老却匆匆来报,说上将军蒙骜请见。这老蒙骜也是,不知道老夫规矩么老嬴贲嘟哝一句,打着哈欠又是揉眼又是挥手,掌高灯煮酽茶,这老东西能折腾人也两名侍女窃窃笑着连忙收拾,便闻沉重急促的脚步声腾腾腾砸了进来。

    “老哥哥也,叨扰叨扰”

    “也就你了,谁个敢坏老夫这见灯睡”老嬴贲竹杖跺得噔噔响。

    “老弟兄一起啃了十三年血锅盔,还怕老哥哥生咥了我”

    “呵呵,你顽头大,我却咥得动么”老嬴贲竹杖敲打着长案板着脸,“尝尝我这太白秋茶如何先说好,只许吃不许拿”

    蒙骜哈哈大笑:“拿多拿少说话了,几时有个不许拿”说着捧起大陶盅吱地长啜一口,不禁便是啧啧赞叹,“给劲给劲正克得硬面锅盔家老,备一罐我带了”廊下家老笑吟吟嗨地一声,便一溜碎步去了。

    老嬴贲无可奈何地摇头笑笑:“老兄弟便说,甚事忙活得不教人睡觉了”

    “不是大事能搬你这尊睡神”蒙骜半是神秘半是正色地压低了声音,凑到了老嬴贲案头,“国丧已罢,新君朝会在即,你这王族掌事倒做了没事人也”

    “王族掌事算个鸟枯木一株罢了。”

    “甚甚甚整日忙活算个鸟精铁打在刀口”

    “聒噪聒噪只说甚事”

    “新君新朝,何者当先”

    “将相当先,自古皆然,用问么”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