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李老二面无表情的听着,眼睛却一直没离开望远镜。小衙内被身后追赶而来的大凤二凤,心疼的抢夺过他手里的马缰绳,提前带领战马向十点钟方向奔驰。目的是保护小衙内,尽快脱离鞑子弓箭的有效射程。

    嘹亮的军歌还在山谷中飘荡,小衙内前后两个民堡中的妇女,几乎都已经哭成泪人了。

    在他前方不到一百米的另一个民堡,开始放下吊桥,打开堡门,又一队四十人的骑射轻骑兵呼啸而出。

    他们每人只有骑弓和两把接近汉代三石弩的,骑兵款改良钢弩。唐代把骑兵弩称为“角弓弩”。自从可锻性铸铁大获成功,工匠们发现用这种类似碳素钢的铁制品,制作弩弓也很不错。

    弩臂虽然还是木质,但解决弩弓这一困扰传统弩,生产瓶颈的最大障碍后,改良后的各式三弯钢弩,可以如雨后春笋般大批量制造,并装备部队。

    三石钢弩约等于现代的180磅,初速度在每秒60米~80米之间。少数优秀家丁,可以直接用手拉弦上箭,持续输出弩箭。

    但马上颠簸,不方便发力和上弦,大家基本都是射空骑兵弩后,就改用更方便骑射的弓箭。

    骑兵弩的初速度,几乎是骑弓的两倍,加之箭杆粗重,敌人只要不是铁甲,几乎都能做到一击重伤。虽然不太可能在马上持续输出,但一箭就能解除一个敌人的威胁。

    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无论射箭还是挥砍冷兵器,都是力气活。受到重伤后,人是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

    如果用现代枪械作类比,弩就是古代步枪,步弓是古代冲锋枪,骑弓是古代手枪。

    这一队生力军,迅速取代小衙内四十人,继续接力隔河对射鞑子战兵。他们萧规曹随,留个十人小队,带着备用马和备用箭囊,躲在远处同向并行,等待着换人换马。

    剩下三十人用六十把钢弩,射向只剩三四百人的鞑子先锋部队,还有大致相同数量的战马。

    他们大多向自己马头右侧略微倾斜,专门瞄准鞑子战马的脖颈射击。现在双方都是同行奔驰,马速差不多,加之弩箭飞行速度快,不用刻意考虑提前量,也能打出不错的命中率。

    个别弩箭击中鞑子握持缰绳的手臂,有的越过紧挨河边的第一列敌人,钻进第二列鞑子的肋骨或者战马屁股。

    肋骨部位的甲胄,一般相对单薄,容易被击穿。历史上的贱奴,就喜欢“专射面肋”。即使没有射进内脏,风驰电掣的粗重弩箭,也有可能撞断肋骨。加上战马的颠簸,中箭的骑士会痛不欲生,根本无法有效反击。

    收好射空的弩箭,轻骑兵们拿出骑弓继续平射,其实应该说是盲射。受战马高速奔驰带来的气流阻隔,还有一二十米的飞行距离,弓骑兵明明是对着身体右侧45度角射击,箭矢可能会被气流扰动,带向47度或者48度角。

    不过没关系,对面人多马多,射空的概率非常低。骑射队每一波的箭矢输出,总能引发鞑子的人叫马嘶。

    最勇敢善战的士兵,永远是少数。当敌人被霰弹枪、钢弩和骑弓,多轮打击而损失惨重后,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偷偷远离无定河东岸,想脱离这片修罗场。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