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梁山不老 > 第104章 军械结奇葩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旁听了戚无双等军械大家的培训讲座,我再转到其他作坊看看。神弩作、甲胄作、旗帐作、刀枪作、战车作、抛石作、守城作、攻城作、猛火油(石油)作、火药作、火器作、闪电作、毒战作、马军作等,一个一个地去看。

    令人想不到的是,最先研制出成果的是战车作——创制了车营。就是针对辽、金和西夏擅长骑兵作战的特点,建立了车营来克制骑兵。战车作的能工巧匠们发现,几百年来,边境不得安宁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有效打击敌国骑军的手段。他们从研究古代兵法中发现,战车是对付骑兵的有效武器,于是,他们创造出了战车营。战车营的战车使用独轮车,车轮直径四尺六寸(约 米),直着铺设大木头二根,各长一丈二尺(约 米)。两根大木头中间横三根小木头,以便推运,并有绳索三条以便挂肩挑扯。车前横一块长六尺的木头并竖着装上两小根直木作为屏障。车前共装长柄铁枪四根,以拒敌战马;大火药喷火器一门,用于远距离喷火;大盾牌两个用于防箭;小月旗两面用于指挥,布幔一幅用于遮掩对方视线。车后中间以一根立木为舵,由队官一人把握方向。车前有两个支架,停车时放下作为车架。车后又有两个铁锥,停车时插入地里,相当于船锚。车辆本身再加上车上的火药喷火器、牌、枪等,总重不过三百斤, 以十六人分班推行,即使是崎岖险路也可顺利通行。各车相互配合,行则为阵,止则为营。

    车营每车五十人。其中大旗手两名,盾牌手四名,虎叉手两名,钩镰手两名,拨刀手四名,共十四人。这些人精习武艺,平时站在车旁,不参与推车,遇敌则前出冲锋破阵。推车者一共有十六人,分两班,一班八人,两边各四人推车。这十六名推车者并不是民夫,而是小型喷火器手。大小喷火器内装火药铁蛋碎石,一次击发杀伤面大。然后骑兵趁机冲入敌阵砍杀一番,步兵十人一队专管割首级。砍完、割完迅速撤回车营之后。车营战则为阵,止则为营,以车为正,以马为奇,进可以战,退可以守,此谓之车营。

    然后,有成果的是刀枪作,刀枪作的能工巧匠们发现传统的大宋军刀在质量上不如日本的“倭刀”,便吸收“倭刀”的长处,对中国军刀进行改良,使刀身加长、宽度缩小、弧度加大,并在质量上严格把关,锻造出“破奴刀”。刀枪作还研制出“毛竹枪”:用长而多节多刺的粗毛竹,长约一丈五六尺,毛竹顶端装上铁枪头,将两旁枝刺用火熨烫的有直有勾,再灌入桐油,敷上毒药。战斗时,敌人武器再锋利,竹节层层深,却不易砍软枝,毛竹的枝端毛刺茂盛,既可以掩护持有者,达到自保的目的,又非常具有杀伤力,可谓攻守兼备。

    还有马军作做出的“马掌”,经我画图讲解,马军作制作试用,已经得到了皇上和将领们的盛赞,知道这东西是我与梁太尉“共同研究”的产物,皇上大赞梁太尉管军以来,与我李逵精诚合作、频传佳音。接着大骂高俅误国二十余年,便命令三司尽快拨付钱粮,量产“马掌”,以备在全军骑军配备。

    毒战作则研制出毒药粉末,装入火炮里面,在火药喷射烧伤敌军的同时,利用毒药粉末毒死或致幻敌军,使其失去战力。

    甲胄作还重金聘请南方少数民族匠人,研制出了藤甲。想出这个主意的匠人,是受“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的故事的启发,想出来的。藤甲为何刀箭不入,为什么呢?因为藤甲是桐油浸泡的结果。也许有些人对桐油浸泡过的藤甲刀箭不入持怀疑态度。我想讲一件后世真实的故事来说明:据介绍,藤甲是用当地山林中生长的青藤制作的,贵州省安顺开发区幺铺镇歪寨村布依村民成功复制出古代打仗时防护用的藤制铠甲后,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有人怀疑,布依族的藤甲胄真的能抵挡住战场上无情的刀箭吗?后世的北京电视台《魅力科学》栏目制作一期题为《诸葛谜案之“复活”的藤甲兵》,当记者们到达歪寨村后,一见到村民穿在身上的藤甲,便迫不及待想试试藤甲的防护功能,先是用一块大石头猛然往穿着藤甲的村民的胸部猛砸,被砸的村民纹丝不动,后来,记者赵鹏等人又用锋利的割青藤的刀用力往藤甲上乱砍,村民仍然毫发未损,而且,藤甲上也未留下刀痕。抵挡住了石头和锋利的刀的攻击,能否抵挡住箭的射击呢?做完节目,返回北京时,赵鹏等人带走了一件藤制的头盔和一件盾牌。国家军事博物馆的李斌博士见到头盔和盾牌后,感到非常惊奇,当即,在众多人的见证下,拿出一副古代连弩,在军事博物馆的一个院落里,用数支弩箭接连向藤制盾牌射击,结果,藤制盾牌抵挡住了弩箭,这一结果令在场人惊讶不已。

    藤甲胄的威力为何如此之大?这要归功于藤甲的制作工艺,即用桐油浸泡。据歪寨村村民韦达泽讲,如果按照布依先民的制作程序,一套藤制铠甲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首先砍来青藤编制好藤甲后,再用桐油浸泡。用桐油浸泡的目的是让藤甲更具韧性。浸泡48小时后,将藤甲拿出晾干,至少要晾两个月,然后再用柚油浸泡,如此反复5次,一套藤甲才算完成,这样的藤甲才敢穿着上战场。两年才能完成的一套藤制铠甲不但坚固,而且具有韧性,石头和刀当然奈何不了它,而当箭射到藤甲上,如果箭头正好射在两根藤之间的空隙,那两根藤正好可以卡住这支箭,让箭动弹不得,如果箭头正好射到藤上,由于浸泡过桐油,箭便会滑落到地上。所以,研制藤甲是可行的。但是,正是因为藤甲上有桐油的缘故,藤制铠甲忌火。因此,我命令装备藤甲的部队要做好保密,藤甲外面要罩上外衣,敌人就不会知道你穿着藤甲作战。这就是军事机密。

    李应、杜兴两人还根据古书记载,组织成立了“兽兵作”。就是大量捕捉、购买、驯养野牛、牦牛、骆驼、猴子,训练场内秘密设置草人,草人身穿辽、金和西夏军服。喂养牛、驼、猴子时,将粮食、水果、草料等放到草人的肚子里的木匣内,叫驯兽师驱赶野兽到草人肚子里自动取食。久而久之,动物们一看到身穿辽、金和西夏军服的草人,便飞奔而去吃食。这样,到战时,可摆个火牛阵、猴子阵、骆驼阵什么的,相信也有不错的战力。

    据李应的设想是:“火牛阵”的厉害之处还不在于此,在战时再给牛角绑上尖刀,牛的全身包上虎皮或者画有虎纹的布,靠血脉记忆压制敌军战马,然后尾巴上缚苇灌油,之后用火点燃尾巴,烧疼受惊的牛冲向敌军,横冲直撞,攻击力较大,士兵抵挡不住这样的攻击,这就是它的厉害之处。

    这种启示来自历史记载: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