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434章 一切都偏离了太祖的规划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朱祁钰缩减都察院的事情被陈镒传了回去,整个都察院当即就炸了。

    次日,都察院所有御史齐聚一堂,共同向朱祁钰上奏,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旨意,不要做出违背祖制的事情,若是皇帝不收回这道旨意,那都察院将联合其他衙门的所有官员一同罢朝。

    不过让他们没想到的是,除了和他们共称科道的六科郎,剩下的衙门有一个算一个,压根没人搭理他们。

    开玩笑,这群御史平时没事就盯着自己,给自己找麻烦,现在轮到他们有麻烦了,自己凭什么站出来支持他们?

    况且皇帝收回的是都察院对于风纪方面的管辖,没了这群御史约束,自己岂不是更自由了一些吗?

    这里面唯一可能不好的是京城的都察院手里只剩下查问贪腐之权,这些人想要立功,也就只能玩了命地查贪腐,到时候自己的风险肯定会高很多,不过这件事只会影响到三品以下的官员,三品以上的属于大佬,他们不需要亲自下场贪腐,都是下面官员孝敬的。

    对于科道的反对,朱祁钰倒是没有意外,毕竟六科和都察院联手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大家都知道。

    解决方法也很简单。

    朱祁钰直接将这个难题丢给了胡濙来解决,胡濙当时还有些不愿意,但是朱祁钰一句话就把他逼得不得不接这个难题了。

    朱祁钰说的是:“胡老爱卿手段了得,如今又是督管礼部,没有什么事情,您在朝中数十年,功劳卓着,威望颇高,去和科道分说一二,相信不是什么难事。”

    内阁首辅王直也是劝他接手处理这件事,其他人站在王直一边,甚至自己的盟友高谷都不再言语,胡濙没办法,只得接下此事。

    朱祁钰安排他去做这事儿,胡濙也心知肚明,自己在营救太上皇回京的事情上几次三番地和皇帝对着干,皇帝也因此而记恨上了自己,让自己去做这件事,其实就是希望自己去得罪整个都察院的监察御史,到时候这群喷子弹劾起来,皇帝才有机会彻底干掉自己。

    不过胡濙是什么人?他可是在大明朝堂上混迹了几十年的老狐狸,怎么可能中这种计谋。

    没到两天,胡濙便将这件事完美解决了,看得朱祁钰都不得不承认,这个胡濙的能力是真的强,要不是他一直倾向于太上皇,自己绝对舍不得将他踢出朝堂。

    胡濙先是去了六科,将六科给事中们集中起来,告诉他们,皇帝剥夺都察院的风纪之权,乃是为了加强整个科道,风纪之事本就影响不大,其实压根影响不到都察院核心的监察之权,监察御史现在这么闹,只会引起皇帝反感,如果六科给事中不再和都察院一起闹下去,朝廷其他衙门的官员都会对他们有好感,六科给事中不可能一直在六科混下去,必然要升迁到其他衙门做事,能够得到其他衙门的好感,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

    六科给事中也不是傻子,自然听出来了胡濙口中的威胁,毕竟胡濙如今是代表内阁来和他们谈话的,而内阁又督管着六部,要是内阁放个风声出去,他们这群六七品的给事中也不可能斗得过内阁里的大佬,事关自己的未来发展,胡濙的这个面子的确要给。

    于是,六科给事中偃旗息鼓,胡濙接下来只要解决掉都察院就可以了。

    对于都察院,胡濙可就没有对六科那么和蔼的态度了,直接警告他们,如果他们继续闹下去,那吏部的年终考核必然要针对整个都察院,吏部对于副都御使以上的人没办法,但是对副都御使一下的人可绝对不会手软,毕竟整个都察院里,除了都御史和副都御使,剩下即便是佥都御史的考评都握在吏部手里,也就是说,这些人的未来仕途都在吏部的一念之间,而原本的吏部尚书正是如今的内阁首辅王直,恰好他也是负责督管吏部,只要他一句话,今年整个都察院的年终考评绝对没办法看,日后升迁的难度也会加大许多。

    最重要的是,这次他们得罪的是皇帝,朱祁钰这位皇帝可是和先帝朱祁镇不一样,他执行垂拱而治,深得天下人敬仰,又几次三番击败也先,身负天下人众望,如今已是不逊于太祖太宗的圣主,他将此事交给内阁处理,实际上也是在考验内阁的能力,如果都察院继续闹下去,他很可能将内阁阁员王文踢出去,甚至收回内阁理政的权力都有可能。

    监察御史们也知道,胡濙这就是刺果果的威胁,要是因为他们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权力让皇帝改变垂拱而治的政策,那他们绝对会沦为天下文人口中的罪人,身为言官的他们可是极为了解风评的重要性,这可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本钱啊!

    于是,绝大多数监察御史都不吭声了,只有几个顽固分子还在坚持,不过这事儿也简单,胡濙和陈镒说了一声,将这几个人全都丢到了广西云贵那面去了,那里的官员因为战事一直处于缺额状态,调他们过去填补缺额也属正常。

    反对的人没有了,朱祁钰增加两万两银子的事儿就这样过去了。

    之后的日子平淡无奇,不知不觉就到了年底。

    朱祁钰招来内阁首辅王直,打算问一问他这一年的成绩怎么样。

    “王老爱卿啊,今年户部的结果统计得怎么样了?赋税大概有多少?”朱祁钰笑呵呵地问道。

    王直恭敬道:“陛下,昨日户部刚刚将结果汇报给内阁,臣给您说说?”

    “王老爱卿请讲。”朱祁钰伸手示意道。

    王直从袖袋里拿出一封奏疏,摊开来念道:“据户部统计,景泰二年天下户九百五十万四千九百五十四户、五千三百四十三万三千八百三十田口,地四百一十五万六千三百七十五顷六十亩,田赋米麦二千三百三十二万七百八十石,绢一十九万一千七百四十五匹,丝六万四千三百八十五斤,绵十八万五千六百三十斤,布一十四万四千五百四十一匹,绵花四十六万一千三百七十一斤,折色钞一十六万一千七百九十八锭有奇,杂课钞九百五十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七锭有奇,米麦五万二千三百七十一石,铁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三斤有奇,布一千七十四疋,盐课盐三百一十一万六千四百五十一引,折色钞一千一百四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五锭有奇,米六十三万七千三百三十石,布七百八十六疋,茶课茶五十五万三千七百五十一斤,折色钞一十八万九千四百九十四贯,屯田子粒二百五十八万四百五十五石有奇,彩纳水银九百四十四斤,朱砂一百六十二斤,石绿三百五十五斤,雄黄三十斤有奇,漕运北京儧运过粮四百二十三万五千石,各处运纳粮三百五十七万四千四百九十七石。”

    朱祁钰想了想,从桌子上翻出一本奏疏,打开来看,皱着眉问道:“王老爱卿,你这一年的成绩并不算好啊,去年年底户部统计,天下还有九百五十八万八千二百三十四户,怎么今年就变成九百五十万户了,怎么差了整整八万户啊?”

    王直恭敬道:“陛下,这件事内阁也是讨论过,今年宣大打了一仗,许多人都沦为了佃户......”

    没想到王直还没有说完,朱祁钰就打断道:“王老爱卿,你朕以为真什么都不知道吗?宣化大同一共才多少人,怎么会一下子少了八万户,再说了,那面绝大多数是军户,田地基本上都是军屯,你和朕说他们沦为佃农?那好,朕这就派人下去,好好看看什么人敢一下子收下这么多军户当佃农。”

    “陛下不可。”王直连忙劝阻道:“陛下莫急,老臣还没有说完,请陛下耐心听老臣解释。”

    朱祁钰将手里的奏疏往桌子上一丢,吩咐道:“你说。”

    王直深呼吸了一口气,继续道:“陛下,宣大自然不可能一下子少了八万户,但是陛下莫不是忘记了,云贵那面也一样有人沦为佃户,麓川打了这么多年,许多农户早已逃亡,之前因为地方不宁,所以一直是按照正统元年的来统计,陛下登基之后,麓川也太平下来,户部命人调查才知道,整个麓川几乎千里无人烟,所以今年才会一下子少了八万户。”

    “是吗?”朱祁钰冷声问道:“既然战事已经停止,那农户也应该回来了,毕竟土地才是他们的根本,为何还是少了这么多?”

    “陛下,麓川那面打了整整十年啊,许多农户早已死在战乱之中,所以如今那面已经有了许多无主土地,内阁正在商议,看看将一部分河南山东无地之家迁徙过去填补人口。”王直解释道。

    朱祁钰皱眉道:“为何是河南山东?那里人口稠密没错,但也是朝廷产粮之地,江浙人口一样稠密,为何不从江浙迁人过去?还有江西福建,都是山多田少之处,那里就没有佃户吗?”

    “回禀陛下,江浙人口稠密没错,但那里乃是朝廷赋税重地,轻易动不得,江西福建人口本就不多,自然也无法迁徙,所以也就剩下了山东河南可以迁人过去了。”

    王直继续道:“况且山东河南乃是黄河沿岸,正统十三年黄河改道,一分为二,虽然王永和王侍郎治水有方,但是毕竟刚刚完成,还要看明年黄河春汛的情况,臣等也是担心有失,所以想提前迁徙一部分人过去,免得灾民过多惹出事端来。”

    朱祁钰想了一下,点点头,道:“此事可以,灾民迁徙之事你们内阁可以尽快去办,银钱可还够用?”

    “今年宣大除了也先那次,其他时候都还平稳,军费开支并不高,再加上和安南的互市,也是节省了一大笔银子,若是迁三万户过去,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王直答道。

    “好,那你就尽快安排人迁过去。”朱祁钰吩咐道:“不过内阁要安排好,不能出什么问题,尤其是田地这块,必须分配合理,若是闹出什么乱子来,朕只会问罪于你们内阁。”

    “臣遵旨。”王直恭敬回答道。

    “好,那继续说说那八万户的事儿吧。”朱祁钰突然道。

    王直有点迷糊,怎么还没说完吗?刚刚自己解释得很清楚了啊,于是问道:“不知陛下还有什么疑问。”

    朱祁钰笑着道:“王老爱卿,其实朕还没有问完呢,朕记得去年大明是有四百二十五万顷土地吧,为何今年只剩下四百一十五万顷了,农户可以流离失所,但是这些土地不会也跟着跑了吧?”

    虽然朱祁钰是笑着的,不过王直却不是轻松不起来,这个问题的确不好解释,农户会逃亡,土地可带不走,麓川山高林密,无论如何都达不到十万顷。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