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437章 改革计划(二)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朱祁钰也没有怪王直大惊小怪。

    摊丁入亩,改丁口税为田亩税,这一招是直接针对天下地主的,王直身为内阁首辅,自然清楚这项政策面临的困难。

    皇帝这是在和天下所有地主作对啊!

    要知道,天下地主可不仅仅只有文人,还有武勋和藩王,这些人随便拎出来一个,家里都是连阡累陌,跨州连府,数不清的田地。

    皇帝直接对田地征税,那就意味着直接从他们手里抢银子,这些人怎么可能接受?

    尤其是藩王是皇家的人,理论上是有皇位继承权的,而武勋又是大明军事力量的代表,手里握着大明绝大多数军队,这两个加在一起,那就有了造反的基础,而且还是名正言顺、实力雄厚的那种,真起兵了,皇帝想要剿灭起兵之人都费劲。

    王直劝道:“陛下不可,若是改丁口税为田亩税,那就是和天下人开战,即便陛下您如今威望正隆,但是对上天下人,也没有赢的机会啊!”

    朱祁钰却是皱了下眉头,道:“你慌什么?朕现在也是在和你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不然朕直接下旨就好了,还和你说干什么?”

    王直这才舒了一口气,道:“陛下,此事太过凶险,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您万万不可为之。”

    “此事臣也会为陛下保密,绝不会泄露一个字的。”

    朱祁钰知道这件事王直肯定是做不到的了,于是道:“王老爱卿多虑了,朕短时间内还不会去做此事的,你也知道朕的习惯,没有合适的机会和布局,朕不会轻易冒险,你就放心吧。”

    王直听朱祁钰这么说,也是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臣就不说了。”

    接着话题一转道:“臣以为,这开征商税一事倒是可以提前做一做。”

    大明重农抑商,这也是太祖定下的国策,但是和后世传说不同的是,大明其实一直是有商税的。

    大明商税大体分为内地关税和海关税。

    海关税好说,因为大明的海禁政策,只会针对番邦使团朝贡时所携带的私货,而且大明还规定了使团规模,所以这部分的交易额极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内地关税则是以市税、过税、船税来征收,其中市税包括门摊税、塌房税、交易契税、竹木抽分等等,以各地税课司征收,过税则是主要针对贩运,包括钞关税、抽分税、门税等等,船税则是只针对水路运输的货物,按照船只大小来收取。

    大明建立之时,因为蒙元的横征暴敛,天下商户疲弊,蒙古人手下的色目人控制了大明绝大多数贸易,随着太祖朱元璋驱逐鞑虏,这些色目人的生意自然也就废掉了,所以朱元璋为了恢复大明的商业,制定了三十税一的政策,不过随着朱元璋的去世,也就被莫名其妙地固定了下来,从此之后,大明的商税基本上就是按照三十税一执行的。

    如果大明是如此低的税率,商业应该比较发达才对,为什么明初百年的商业并不发达呢?

    问题还是出在朱元璋这里。

    朱元璋在位时对天下人进行了分类,将天下百姓分为了民户、军户、匠户等几个类型,商户自然也在其中,而为了让百姓能够固定在一个地方生活,方便朝廷管控,朱元璋自然而然地提出了路引制度,百姓想要去其他地方,需要地方衙门开具的路引,商户自然也要有商引,如此一来,商户就失去了行商最重要的优势——互通往来,毕竟出都出不去,商户能找谁交易?

    商引控制在地方衙门手里,而地方衙门又往往和世家大族交好,普通商户很难拿到商引,所以利润最高的异地交易也就落入了世家大族的手里,导致在本地和附近交易的普通商户很难做大,而世家大族因为和朝廷官员的关系,往往又以各种方法偷税漏税,将绝大部分税款隐匿不报,朝廷到最后自然也就收不到什么税款。

    对此,王直也是心知肚明的,所以他才会说可以试一试开征商税,因为他知道,皇帝手里其实是有一个大杀器的,那就是朝廷官员不得经商。

    之前说过,太祖朱元璋还没起兵的时候,也是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亲眼看到过蒙元官商勾结,趁着饥荒囤积粮食大肆敛财,逼得无数人流离失所,易子相食,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直接禁止官员经商,后来可能是因为自己给的俸禄太低,所以放开了一点,允许地方上低级官员的家属经商,但是四品以上不允许,大明律明确规定,凡公侯内外四品以上官,不得令子弟、家人、奴仆于市肆开张铺店,生放钱债及出外行商中盐,兴贩物货,官员之家,不能于所部内买卖。

    朱元璋死后,这一条基本上被朝廷忽视了,朝廷百官和藩王勋贵家里都有生意,只不过大家都是用亲戚和家奴的名义经商敛财,用以支持他们的奢侈生活,当年朱祁钰弄的京东号就是这样,在郕王府里找了个亲信冲做掌柜开办的,都察院也知道,不过他们也没有说什么。

    但是,这毕竟属于潜规则,太祖的大明律明确规定不得经商,所以现在只是民不举官不纠而已,一旦皇帝和内阁想要追究起来,那还是很简单就可以查清楚这些事情的。

    而且按照王直所想的,开征商税其实就是对天下商户重定税率,属于对朝政的调整,动作不会很大。

    最重要的是,经商虽然赚钱,但是却只是这些人填补家用的补充部分,属于额外收入,不像他们手中的田地一样敏感,不会触及到他们的根基。

    既然没有触及到根基,这些人就要思考,如果因为这笔银子和皇帝反目,那自己该怎么做?毕竟有错在先的是自己,只要朝廷将此事散播开来,那天下人绝对不会支持自己,如果消极怠工或者煽动百姓闹出什么乱子,那皇帝就可以将自己罢官夺爵,没有了官位,自己也不可能保住这些生意。

    至于起兵造反?王直相信这些人不会这么做,毕竟不起兵最多丢了生意,身家性命还是无碍的,但是起兵的话,那可就是谋反大罪了,全族的身家性命都会丢掉。

    朱祁钰出声问道:“王老爱卿打算如何做?”

    王直便笑着道:“此事不难,只要陛下一道旨意即可。”

    “什么旨意?”

    王直回答道:“陛下不是想重新树立都察院的威势吗?如今正是个机会。”

    “陛下只要命都察院严查官员经商之事即可。”

    好吧,王直不愧为内阁首辅,算计起来也是熟门熟路的。

    都察院被朱祁钰剥夺了监察风纪的权力,在京的监察御史们最近都有些垂头丧气,心里憋着一股火,等着找机会发泄出来呢,如果朱祁钰命他们严查这件事儿,那么就可以将都察院的这股火气宣泄到违纪官员的身上,顺带着还可以恢复都察院的监察风纪之权。

    朱祁钰顿住,他已经听出来王直的意思了。

    其实这事儿也是朱祁钰有些冲动了,大明朝中说白了也就都察院这么一个监察机构,六科那主要是针对朝廷政务的,和纪律监察没什么关系,朱祁钰原本想要剥夺的也是都察院胡乱伸手的权力,结果阴差阳错,将都察院监察御史们的工作积极性也给打没了。

    朱祁钰当然知道这种情况不能长久下去,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他刚下旨没多久,现在就让他收回旨意,面子上实在是有些挂不住。

    朱祁钰用手指敲着桌子想了好一会儿,这才问道:“王老爱卿,朕可以同意你这道旨意,但是朕不想做这等自扫颜面的事情,不知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

    王直沉吟了一会儿道:“陛下,此事可这样做。”

    “陛下可以先拣选一个家中经商的官员,臣找人在早朝上参他一本,然后臣会带人逼陛下下旨彻查,陛下迫于无奈,命都察院彻查这类事情,到时候臣再让王千之去一趟都察院,就说这是臣逼迫陛下给他们的最后机会,若是还胡乱弹劾,那臣就会建议陛下重立御史台,将都察院所有监察御史外放,再从吏部放出消息,外放的监察御史无功不得升迁,相信他们不会再因为一点小事和陛下闹了。”

    朱祁钰在心中衡量再三,点头同意:“行,就按王老爱卿说的办,不过再加一条,让王文告诉他们,麓川刚刚平定,那面还有许多缺额,一个都察院都放过去也不是什么难事。”

    王直点点头。

    王直的这个主意对朱祁钰的影响不大,可以最大程度上消除收回旨意的危害。

    首先,王直是内阁首辅,如今的文官领袖,以他的身份,的确有能力让朱祁钰收回旨意。

    其次,王直启动的是彻查官员经商之事,按理来说本就应该由都察院来管,他还能借机向都察院的监察御史示好。

    再次,王文去都察院和吏部放消息,也可以让这些人知道王文掌握着他们的仕途,彻查官员经商之事就是他们最后的机会,所以必须要用心去办,谁敢玩忽职守,敷衍塞责,皇帝和王直绝对会让他们生不如死。

    最后,也可以让都察院有机会拿回自己的权力,避免了成为礼部那样的废材衙门。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