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474章 打造海军的难度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朱祁钰的问题让金濂哑口无言。

    他又不是神仙,哪里能算到敌人的登陆地点啊,能想到一个从海路去南京已经不容易了,哪还能猜到下一个。

    朱祁钰看着金濂,再次问道:“怎么?猜不出来了?”

    金濂无力地点点头。

    朱祁钰笑笑,继续道:“金爱卿不必往心里去,朕也只是问问而已。”

    “说实话,不是你,即便是诸葛武侯再世,孙子李靖重生,也不可能每次都能猜到。”

    “所以,朕为了保住大明的万里海疆不受外敌侵扰,这才考虑打造海军的。”

    “那为何要一次性打造三支水军?有一支水军足够了!”柳溥出声问道。

    他的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的。

    朱祁钰立刻纠正道:“记住,不是水军,是海军!”

    “这有什么区别啊?”柳溥立刻出声问道。

    “当然有区别。”朱祁钰看向众人,没有立刻解释,而是反问道:“诸位爱卿,朕来问你们,鄱阳湖的浪有多高?谁知道?”

    王直恭敬答道:“回禀陛下,臣知道,当年臣进京赶考,曾经路过鄱阳湖。”

    “当时臣还记得,鄱阳湖的水波不惊,浪头最高不多两三尺,不过听船家说,鄱阳湖有个地方叫老爷庙,那里的风浪比较大,当地还有一句传说,叫‘无风不起浪,有风浪三丈’,一般的船只去了那里,很容易出事,所以当地人都是绕着走的。”

    朱祁钰点点头,再次问道:“那诸位爱卿,谁又知道东海的浪有多高?”

    众人都是摇头。

    他们又没去过海上,哪里能知道这种事情。

    朱祁钰举起一只手比划了一下,大声道:“六丈!”

    众人大哗。

    三尺和六丈比较起来,那可是整整二十倍的差距啊!

    “那么,这意味着什么,不需要朕特意和你们说了吧?”朱祁钰环视一周,大声说道。

    石亨第一个反应过来,出声问道:“陛下可是说,大明如今的水军到了海上,有倾覆的危险?”

    朱祁钰赞赏地点了点头,武清侯石亨不愧是如今大明第一战将,对于这种事情有着极为敏锐的感觉,马上就领悟了自己的意思。

    “这有什么?不都是船吗?真有那么大区别?”柳溥毫不在意地嘟囔道。

    不过这话没有逃过石亨等人的耳朵,张輗扭头嘲讽道:“想必在安远侯的眼里,马匹和驴子的区别也不大吧!”

    他也听懂了石亨的意思,无非就是水军船小,在风急浪高的大海之中稳不住,那么换一个更大的船只不就好了么?

    当然,借机嘲讽安远侯这个老家伙才是重点。

    没想到安远侯却不生气,只是反讽道:“老夫老迈,眼睛模糊,看不出区别很正常。”

    “但是老夫至少有一点好处,手底下的将士们从来没有不服老夫的。”

    张輗大怒,还要继续反驳,却听到砰的一声,扭头一看,原来是朱祁钰已经气得拍桌子了。

    朱祁钰大怒道:“这里是奉天殿,不是英国公府和安远侯府,想吵架滚回去再找,朕今天找你们来,不是听你们吵架的。”

    “于谦,安远侯柳溥和张輗二人也罚俸半年,以儆效尤。”

    “臣遵旨。”于谦一脸平静地接旨道。

    不过于谦心里还是很舒爽的。

    张輗和柳溥这两个人其实是大都督府里最能惹麻烦的,偏生每次问题都不大,并不违反军法,于谦也不好以军法惩罚他们。

    今天这二人惹怒了皇帝,让皇帝亲自下旨收拾他们,于谦还巴不得呢!

    张輗和柳溥被罚,也不说话了,老老实实坐下。

    朱祁钰处理过二人,也是消了些火气,继续说道:“所以说......所以说.......”

    说到这里,朱祁钰突然有些说不下去了,不禁再次恼火起来,因为他发现,被张輗和柳溥这一打岔,自己好像忘记说到什么地方了。

    王直看出问题,轻声提醒道:“水军到了海上有倾覆之危。”

    朱祁钰这才想起来,感激地向王直点点头,继续大声说道:“所以说,眼下的大明水军只能在河湖中剿一剿匪患,却压根没办法出海,没办法对抗自海上而来的敌人,这种情况朕是不可能一直容忍的。”

    “皇兄在位的时候,有王振乱政,朕那时候只是郕王,管不了这个,也没资格管这个。”

    “但是现在朕上来了,既然朕看到了,那就不能不管,朕无法将我大明的万里海疆弃之不顾。”

    朱祁钰扫视一圈,总结道:“所以,这支海军朕必须要建,也不能不建,今日召诸位爱卿过来,只是希望和你们说说朕的所思所虑,统一一下政务院和大都督府的想法,不需要你们劝谏。”

    众人无语,奉天殿内一片安静。

    大家还真是第一次遇到朱祁钰这种乾纲独断的态度,一时间有些不太适应,大家都看向了政务院首理王直,希望看看这位文臣之首是什么态度。

    毕竟武臣这面是群龙无首,而且这事儿是对他们有利,他们也没什么完全的理由去反对此事。

    王直沉默着,一直没说话。

    他虽然不认可朱祁钰这种有些莽撞的行为,但是朱祁钰毕竟是圣天子,他王直不希望在这种事情上惹怒朱祁钰,影响到政务院掌握文政的大局,而且说实话,他王直看到朱祁钰的这种表现,还隐隐有些高兴和赞赏,一朝天子必须恩威并重,刚柔并济,朱祁钰的这种表现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应该拥有的,只要他能保持下去,即便自己退了,告老还乡了,也没必要继续担心朝局会起什么大动荡了。

    王直不说话,却不代表没人说话,军法司尚书于谦这时候出声道:“陛下,臣以为,海军可以建,但是陛下未免也太过急切了些。”

    “臣也大概了解过水军之事,知道不管是水军还是海军,最重要的都是战船,而打造战船所需要的时间,可不是一月两月就能完成的,光是木料的采伐、准备、晾晒,都需要不少时间来执行。”

    “所以,臣以为,这三百万两是真的没必要一次性投入到海军上面去,还是应当分出来一部分交给政务院,以解决朝廷施政之需。”

    众人恍然大悟。

    是啊!打造战船哪里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光是选材就要几个月时间,因为打造海船,不能用一般的木料,而是要用杉木,但是有宋以来,朝廷和民间都在打造船只,够大的杉木已经用得差不多了,想寻到合格的木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更何况之后还要粗加工、晾晒等工序,哪一个不需要大量时间。

    按照这个逻辑去想,皇帝的确没必要直接将三百万两银子全部一次性拨付过去,因为即便拨付了过去,也没地方花不是?

    朱祁钰却是摇摇头,道:“不,于爱卿想错了,朕刚才说了,这三百万两只是第一笔银子,后续还要更多的。”

    “更多?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花银子?”于谦开始计算道:“木料可以命各地官府采伐,再交由商贾运输过去,工匠可以直接从匠户中抽调,这里面最多就是支付一些商贾的运费,哪里还要其他银子的?”

    “当然有。”朱祁钰朗声道:“于爱卿为国为民之心可嘉,但是对于一些造船的实际情况,还是了解得不够多,且听朕来细说。”

    “首先,打造船只不是从木料的准备开始,而是从船坞开始,因为工匠们必须要在船坞中打造出来,直接放到海里,否则数千料的大船在陆地上造完,谁也搬不动。”

    “而要想有船坞,就必须要挑选出合适的地方,这种地方必须临海,但是风浪要越小越好,船坞不能直接受到风浪的拍击,另外就是水要足够深,要知道一艘宝船,吃水的深度就可以达到两三丈,如果海水不够深,那就会直接搁浅了。”

    说到这里,朱祁钰叹了口气,道:“其实原本太宗的时候还有这种船坞,三保太监出海的宝船应该就是那里打造的,不过这么多年朝廷没有造过大船,这些船坞自然就废弃了,白白浪费了国帑,害得朕又要派人重新寻找合适的地方。”

    高谷这时候插话道:“陛下,这倒也未必,既然这些地方是当年朝廷精挑细选出来的,那想必没那么容易废弃,臣回头去工部查查文书,说不准能找出还没有彻底废掉的地方。”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