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重生之景泰大帝 > 第478章 安南人来了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朱祁钰说道:“既然如此,那朕就好好跟你说说,你的方略到底有多烂!”

    “陛下请讲,臣洗耳恭听。”王谦恭敬道。

    朱祁钰缓缓说道:“首先,你是将所有的战船分别划分到各个备倭卫,的确能增强备倭卫的实力,但是,这样也会使兵力分散,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王谦点点头,他这样分配,的确有这样的问题,各个备倭卫不过千把人,即便增加了战船,人数还是那么多,倭寇又不是傻子,如果单股倭寇没办法击破备倭卫,那肯定会谋求联合,倒是群狼攻击一只虎,即便老虎再强,也终归会有战败的一天。

    朱祁钰继续道:“其次,你现在的理念应该还是以陆战抗倭为主,并没有主动出击的想法,因为你不知道,朝廷是否会允诺备倭卫出海。”

    王谦又是点点头。

    自从太祖下令,如无旨意,片板不得下海,朝廷对于私自出海的事情就开始严防死守,尤其是军方,王谦之前被人弹劾,其中一条罪名就是违反祖制,私自出海,到现在还没有脱罪呢。

    因此,王谦在做计划的时候,下意识就拒绝了这一条。

    “还有。”朱祁钰再次说道:“自古以来,战场上想要取胜,最稳妥的方式靠的就是以多胜少,以弱胜强,那些以少胜多的例子只是少数,否则就不会被史书上记载,你在谋划海军的时候,完全忽略了这一点,而正是这一点,才是让朕最不满意的地方。”

    王谦还真没想到过这个,现在回想起来,自己还真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现在回想一下那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哪一个不是在局部形成优势,逐步歼灭敌人,最终完成逆转的,自己居然完全忽略了这一点,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王谦看向皇帝的眼神变得炙热起来,他现在已经开始相信了那则传言,大同的完胜实际上是皇帝在背后谋划的,武清侯只是临阵指挥而已。

    而且现在想想,那场战事还真符合皇帝的理论。

    以五军营主力在宣府牵制也先主力,另一方面则是抽调八万神机营和三千营主力,再加上大同府的数万军队,这就在大同战场形成了三倍于敌的优势,在大同府形成了以多打少的局面,自然可以取得完胜。

    而一旦大同的战事取得了完胜,那么宣府的也先自然就形成了孤军,只要将石亨的八万大军调到宣府去,那在宣府就又能形成局部优势,也就是也先见势不妙,抓紧时间退兵了,否则他的主力能退走多少,还真要靠他们的长生天保佑了。

    看来皇帝才是当今这个世界上最会打仗的人。

    王谦心中炙热,立刻道:“陛下说的是,在这方面上,臣确是疏忽了。”

    “不过臣斗胆问一句,陛下打算如何打造大明海军呢?”

    朱祁钰笑笑,说道:“从备倭卫抽调精锐,建立三支海军,以登州、宁波、广州三府为母港,聚集绝大部分战船,集中训练,集中出击,御敌于海上,但凡倭寇来袭,这三支海军都可以出海对战,若败,则可以退回母港,与地方上的卫所合力而击,可保无忧,若胜,海军战船则可以衔尾而行,找到倭寇的老巢,彻底剿灭这些倭寇。”

    面对王谦的问题,朱祁钰也没废话,直接将自己的布置说了出来。

    王谦想了想,出声道:“这的确可行,只是除了登州府的海军,宁波和广州两府的海军恐怕来不及应对倭寇。”

    “怎么会来不及应对?”朱祁钰摇头道。

    “臣主要是担心,倭寇来去无踪,而且从不深入,向来都是抢了一个地方就会撤离,到时候即便以快马传信,海军恐怕也是无力支援的。”王谦分析道。

    朱祁钰点点头,道:“的确会有这种情况,但问题是,如果将战船分散,这种情况就不会发生吗?”

    王谦还没回答,朱祁钰却是自问自答道:“不,这种情况仍旧会发生,所以,朕设立海军,从来就不是为了威慑倭寇的,而是要主动出击,消灭倭寇。”

    “倭寇什么时候来,大明没办法知道,但是倭寇什么时候走,怎么走,朕相信你们这些带兵之人还是能猜到一二的吧?”

    “倭寇来了,你们衔尾而击,难道也做不到吗?”

    王谦立刻道:“这个陛下放心,若是这种事情都做不到,那臣也没脸再带兵了。”

    朱祁钰笑笑,继续说道:“所以这次你私自下海的事情,朕不打算追究,相反,朕还会鼓励你们出海。”

    “一朝海军,只有经历过风浪,才能称得上合格,若是没有经历风浪,上了战船就站不稳,那才是不合格的。”

    “等你的案子告一段落,朕就会立刻下旨,派人收集材料,打造战船,到时候也会让沿海备倭卫出海练一练,好好经历一下风浪,免得士卒连战船都上不了,那样朕可是不会答应的。”

    “臣遵旨。”王谦立刻大声道。

    说实话,他也早就想带兵出海了,之前没办法,只能偷偷摸摸出海,打一些鱼填补军粮,没想到就这样,还被孙原贞出面弹劾,现在皇帝支持他出海,王谦是动力满满,恨不得明天就能把案子结了,自己赶紧回去带兵。

    又过了几天,外出调查的官员们终于回来了。

    这次是户部、刑部、都察院联合调查,政务院派人监督,大家互相监视,故而可信性极高。

    最终的结果也是让人有些意外。

    奉天殿内,朱祁钰翻看着手中的文卷,头也不抬地问道:“陈尚书,这是你们户部调查的结果?”

    陈循恭敬答道:“是,此事太过恶劣,臣派出了户部右侍郎孟鉴带队,亲自去浙江布政使司查问出来的。”

    朱祁钰又看向了都察院左都御史陈镒,出声问道:“陈爱卿,这份结果你应该知道了吧,你来说说,朕到底该如何处置?”

    陈镒犹豫了一下才回答道:“陛下,臣以为此事最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事涉英国公府,朝廷若是大动干戈,恐怕有伤朝廷根基。”

    “有伤朝廷根基?”朱祁钰将手中的文卷摔到了桌子上,恨恨地道:“朕以为,若是不处理,那才是有伤朝廷根基呢!”

    “朕是真的没想到,孙原贞弹劾王谦的根本原因居然是因为这个。”

    陈镒无语。

    说实话,当他听说了这个结果的时候,他也感觉有些不可置信。

    原来,这次的罪魁祸首压根不是别人,正是孙原贞。

    事情还得从去年说起。

    去年年中,浙江右布政使杨瓒上奏,言称湖州诸府官田的赋税太重,请均民田赋税轻者,严禁诡寄之弊。

    这个奏请没有什么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促进浙江的赋税,内阁的王直自然答应,于是立刻从内阁下旨,命杨瓒会同镇守浙江左副都御使孙原贞督办此事。

    但是,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杨瓒和孙原贞原本以为只是协调地方的事情,结果就出现了问题。

    湖州本地的地主士绅联合起来,异口同声地反对此事。

    他们本就是通过这种手段来逃避朝廷赋税,现在杨瓒和孙原贞想要从他们手里抢钱,他们自然不可答应。

    最关键的是,他们的领头之人背景雄厚,杨瓒和孙原贞费尽心思才查出来,领头的张姓地主,出身是英国公府,他的背后之人是英国公府的张輗。

    那个时候恰巧赶上张輗率军出征,抵抗南下宣府的也先,杨瓒和孙原贞自然不敢招惹,但是他们又想完成内阁交代的事情。

    于是乎,孙原贞就想出了一个主意,调朝廷发给浙江备倭卫的军粮填补亏空。

    大明的备倭卫本身就不受朝廷重视,调拨一批备倭卫的粮食,他们也无处上告,毕竟张輗也不想自己在湖州有产业的消息传扬出去,以张輗的身份,想要封锁几个备倭卫的指挥还是很容易的。

    至于备倭卫的军粮,等秋税收上来之后,去外省买一些过来便是。

    这一切本来计划得很好,但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湖州便遭到了台风,粮食减产,作坊停工,原本计划好的赋税自然就不够了,再加上政务院新立,朝廷便开征商税,接着从中央调派了不少官员分赴各地,他们自然没办法继续造假,这备倭卫的军粮也就拖了下来,逼得王谦没办法,只能私自出海打渔。

    不过这个消息立刻就被孙原贞知道了,孙原贞马上就看到了机会,可以向朝廷弹劾王谦擅自调兵,私自出海,以王谦的罪行,大概率是要降职发配的,到时候只要他们耍点手段,将王谦留在浙江,然后出点什么意外,把贪污军粮的帽子扣在他的头上,这一切的事情也就能够彻底完结了。

    问题是,皇帝知道了这事儿,反应大出孙原贞意料。

    原本以为直接处理的王谦被押到京师审讯,孙原贞无奈,只得当庭弹劾,将事情闹大,以此来警示张輗,他相信,张輗对于王谦的事情肯定是知道的,只要他知道了,以英国公府的身后根基,想要压下来,直接处理了王谦并非什么难事。

    然而,孙原贞再一次失算了。

    他怎么都算不到,朱祁钰听说了王谦的事情,居然兴起了打造海军的念头,还派人出去调查此事,至此,孙原贞再也没有能力阻止,只得听之任之,静静等候最后的结果。

    至少,他相信杨瓒是不会轻易出卖他的。

    钦差团到了杭州,杨瓒的确没有出卖他,但是底下有人卖了。

    孙原贞是镇守浙江左副都御史,和浙江布政使司的人没什么关系,他们自然不会客气,尤其是这一次他们还能趁机拉下杨瓒,将右布政使空出来,这些官员自然不会客气。

    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谢辅果断出手,将整件事情的经过全都告诉了前去调查的钦差团。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