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ppxs.net

    因此只需要将人分散在各处庄园里,农忙时干干活,农闲时将门关上,在依附自己的佃户、奴仆中选些身强力壮的和宾客们组织起来做做军事训练,就是私兵了。而外人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且他们的家属都被世家大族控制,打仗只能拼命为主公效死。

    这种事情其实在中国数千年的封建王朝中一直存在着,大家也一直都在做。什么门客、部曲、死士、家兵和家奴,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其实都可以视为私兵,只不过换了个名称而已,家主可以驱使他们去杀人,去造反。

    赵昺就记的明代中后期武将的所谓的家丁,因为"武将所辖不入兵籍",名义上并不是军人,那都是武将自己掏钱养的,所以不用听其他官员的命令,只是武将的家丁奴仆,只听武将的命令,只为武将效死,他们干的事都可以算是私兵了。

    而蒙元政权汉化并不完全,还处于奴隶制社会,他们在战争中掳掠了大量的人口,称为驱口,也就是奴隶,被视为个人的私产。所以蒙元权贵们多者有奴隶上万并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像藁城董氏这样的投下家族养几千私兵也是合理的。

    因而赵昺判断董氏完全不必依靠官军就可得兵数千,况且当前又有朝廷征签乡兵的诏令,可以凭借自己良好的声望和财富轻易建立起一支军队。而那些收留的流民中也可以选拔青壮作为后备军和夫役,使其可以调动数万人守城。

    不过赵昺认为董氏即便能够迅速组建起一支军队,但是存在着个致命缺陷,便是他无法获得足够的武器。要知道元廷对武器控制十分严格,如董氏这样的勋贵也难以私藏大量的兵器,即便当下暂时取消武禁,他们在如此形势下也难以获得大量的钢铁。

    当然他们可以毁掉铁制农具打造兵器,但赵昺仍认为以董氏的财力仍然难以满足需要。刀枪一类的兵器打造自然简单,打造个矛头按上木柄就是长枪,普通的铁匠就能完成。但守城最需要的却是远程兵器——弓弩,那就不是短时间内可以造出来的。

    蒙元对弓弩控制十分严格,董氏不可能有多少储备,而制造一张弓却极为繁琐和耗时,只所需要的材料就有十数种,且工序极多,得到一张成品弓往往要耗时年余,如此成本也是不低。且并非有钱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的。

    有了弓,还需要箭矢,相对于弓要简单些。但也只是相对而言,不说箭羽不易得,就是看似最简单的箭杆也很难,其的加工、抛光、上漆、缠线,每个环节都需要消耗人力物力,虽然一支箭不是特别精贵,但是价格也不便宜。

    过去在大宋一支合格的箭矢也要七十文左右,按照现下的物价也够几天的生活费了。而在蒙元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宝钞都得几十贯了,合银价要三分银。三分银是啥概念?一两白银是一百分,而一两白银能买一石米,可见三分银也相当于一天饭钱了。

    三十支差不多就接近一两白银,何况打起仗来需要的弓箭可不是几十支。所以战场上不计成本的那种大规模覆盖的箭雨抛射,其实也不是常常出现,因为箭的产量和价格导致了每次箭雨抛射,其实都是"乾坤一掷"。

    这就导致各政权在开战前,都会大量生产军械,而战争成本也是建立在政权的经济之上。这也是为何会出现战端一开,烧钱烧的像烧柴火的情况。这也是为何说,打仗拼的是动员能力的原因。而即便董氏富甲一方,其也玩不起这种游戏,何况面对的是一国之力。

    所以赵昺判断董氏不惜代价的修筑城防,也是迫于形势和经济实力,既然无法在武器上取得优势,就只能通过加强城防来获取地利,利用层层堡垒来抵销敌军的武器优势,大量消耗**的兵力,从而守住这弹丸之地。

    但董氏如此就真的能守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赵昺觉得其肯定也知道这是必死之局,**就是不动手,只要围而不攻,不需数月就能将他们都活活饿死。而其当下的姿态,除了表示要死战到底的决心外,他想不出其它的缘由,那么对于急于北进的**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最新网址:www.p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