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品权相 > 第323章 如何默契
    最新网址:www.ppxs.net

    宣传的威力,自古就有。当初暴秦二世而灭,就因为陈胜吴广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一句话,让整个秦朝崩裂。后来的起义军,提出土地问题等号口,也是宣传所需。

            而汉高祖的斩白蛇更是为了宣传,所起到的作用,后世的人早就懂了。没有真正上天给予的帝皇之位,又如何让各方群雄归心?

            每一朝开国之君,都是如此,找一个上天认定天子的事由,怎么编造,那时谋士们的智商。编造后,再做宣传,让世人得知,就真会成为神一般的存在,也会让各方归心。

            杨继业之前闹出文名,考取功名,也是在为自己宣传做基础。这些东西是必要的前提,像杨咏石这样的文名,传开之后,《咏石》诗既表达了杨继业的情怀,也表达杨继业有什么用的才情。

            如此,才会形成“道不孤”的局面,要做什么事相对而言,会容易得到支持。正如在垣武城的发展,孙晓君和华新社就接纳杨继业也帮助他。如果没有杨咏石的名号,最初的征联活动,绝对不可能引起这样的效果。

            这次新征召的三千兵,也不是完全的生面孔,不少人都见过杨继业,知道这一位的地位。作为蛮族人,对于杨继业的恩德,是受过很多告诫的。而来至于鹰巢山的人手,知道杨继业本身就是鹰巢山之主,生杀由心。

            这样的前提下,即使在最为疲惫的时刻,都不会忘记杨继业的。铁叔,有了全面的宣传,无死角的宣传,三千战兵精神力量就逐渐丰厚。让他们明白,这时候的苦再多再大,都不会死人。

            到战场上,只要自己跟不上战友,不仅仅是自己会死,很可能将全队都牵连了。三人一小组,五小组一小队,一小队相当于一个班的兵力。三千人,理论上该有一千个小队,但实际上却没那么多。因为构建整支队伍时,有队长副队长等官员存在。

            目前有九百支小组,一百八十小队,一级级往上构架,在行军路上,将这些构架整合起来,虽说还达不到如臂使指,但他们这支军抵达苏杭边境后,王府军按算还需要十天的行程。

            一开始,刘浪由心要跟随蛮族军步调一致,但实际上,在过了五天之后,蛮族军每天的行军速度又有提升,到三百里了。也就是150公里,相对于王府军每天不到一百里的速度,那要快几倍了。

            王府军第一天出发,刘浪想追赶蛮族军,也想操练自己的人马。对于杨继业所提出的,边赶路同时练兵的做法,是赞成的。但实际上第一天急赶一百五十里后,第二天大多数人都难以行走。脚肿了,不得已,刘浪只好等,这一天只前行30里。随后的几天,行军速度快一些,也是受到蛮族军的刺激,最多也就七八十里。

            杨继业要培养出长途奔袭的军马,在苏杭战局中更多主动权,也有更好的保命手段。一天可急行军三百里,那要撤走,自然也会很快。

            有足够的时间,对于驻扎下来的三千军,就有足够的修正和训练时间,也有足够的磨合时间。

            攒刺技术确实好用,也犀利,但关键却在于人心要齐,小队、小组之间的各人要默契,进退之间,该怎么刺杀才会有更好的呼应,彼此之间谁杀敌、谁保护队友;哪时候一起杀敌,哪时候一起退后,这都需要时间训练,才会默契起来。

            唯有力量用在一处,拧成一股绳,才会发挥更强大的力量,武力值得到发挥。

            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配合与默契,不是说能够做到就可做到的,最为关键的是磨砺。反复的训练,形成一种本能的反应,才会在危急关头起到作用。

            当然,来几次大胜也能够让所有的战兵,都信心百倍,同样是让他们彼此磨合的重要手段。不过,军马到苏杭边缘,并不急着到报道之地,要等王府军一起过来才行。

    最新网址:www.p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