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我在四合院有个家 > 第二百一十六章 危机、巨蟒、庇护所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砰砰砰!

    空间里,又一次,实验失败,材料并没有达到预期标准。

    此前,周济民就搞出了一种适合航空发动机的耐高温材料,甚至耐高温度数还不低呢。

    然而这种材料却有缺陷,强度不够,耐腐蚀性方面也差强人意。

    因而周济民只能寻找其他替代材料,或者跟其他金属材料进行合成。

    过程繁复,又需要很多实验。

    这不,刚才又失败了一次。

    导致钛铝合金单晶复合材料的研发进度,一直慢得跟乌龟爬似的。

    其实,如果搞掂了钛铝合金单晶,那么其他材料方面,周济民就可以快很多了。

    毕竟钛铝合金单晶的叶片,就是在涡轮前端这边,是整个航空发动机的核心部件中的核心位置。

    这部分涡轮叶片的要求很高,首先是耐高温方面要达到要求。

    最基础的就是两千度,钛铝合金单晶一旦研发成功,最起码可能耐高温到三千七百多度。

    这个数据,绝对是史无前例的。

    毕竟涡轮叶片能承受住三千七百多度的高温,意味着航空发动机的推力更加强大。

    “麻蛋,劳资就不信了,这计划表里面还有上万种匹配方案,总有一种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吧?”

    周济民被眼前的实验搞得灰头土脸,心态差点炸裂。

    就这,还是因为在空间进行研发,一切都是可控的。

    要是在现实世界,这些合成材料的实验肯定没那么好说话了,指不定会伤到人呢。

    接下来一段时间,周济民依然是在空间里忙活着研发的事,偶尔带着孩子、小金鱼去挖药材。

    尽管外面的天气很热,但孩子们可不会一直待在家里,加上小金鱼时不时总想着去挖药材。

    主要原因是之前周济民说过,他挖到了百年人参。

    所以,她也想挖到这样的人参,然后发点财,买房!

    她四哥已经买好了房子,就选在南剪子胡同附近,很近,也就几百米左右。

    是一套一进一跨的四合院,大概五百多平米。

    虽然不如她大哥的房子那么大,但是小金鱼很羡慕啊。

    以前她做梦都想拥有一间自己的房子,现在她做梦都想要有自己的一套房子。

    可她现在只有十岁,能赚钱的方式、手段都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因此,只能缠着她大哥,看看有没有可能挖到上百年的人参,然后换钱买房。

    只是可惜,整个七月份,她跟着她大哥逛了很久,愣是没有找到上百年的人参。

    甚至,连三十年份的人参都没有见到过,只挖过到十几年份的人参。

    这样年份的人参,不值什么钱。

    让小金鱼很是气馁。

    除了这些,周济民还关注着超级电脑的研发进度、联网速度的发展、红星公司自动化设备自研进展等等。

    他只是关注,并没有参与进去。

    原本,他以为接下来都是这样的平澹小日子,谁知道,在七月的最后一天,接到了来自南方小岛的来信。

    于是,他这才第一次离开家门,驱车来到了第三鞋厂。

    第三鞋厂这个地方,跟去年相比,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跟之前那个老破小的鞋厂相比,眼前这个超级大门,用一块巨大的石头当门面的鞋厂,直接让周济民完全认不出来了呀。

    门口站岗的八十岁老头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位神采奕奕的保卫科科员。

    “这位同志,请出示您的工作证,请问您找谁?有什么事情吗?”

    车上的周济民,表情十分惊讶。

    看了看站岗的几位科员,把自己的工作证递了上去,道:

    “是这样的,我找你们的褚厂长,请问他在什么地方吗?”

    短短半年时间,他都不知道第三鞋厂还有这样大的变化,简直就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呢。

    去年过年之前,他找到第三鞋厂,要求帮忙生产荧光儿童鞋的时候,那会儿的第三鞋厂拢共也才一百五十多号人而已。

    可是现在呢?

    厂房如此之大,光是周济民在门口停留的这么一小会儿,就已经进出好几辆大卡车了。

    可想而知,这第三鞋厂是有多么繁忙啊。

    如此繁忙的厂区,那么工人会有多少?

    按照目前的估计,周济民觉得少说也有三四千人吧?

    当时,他从南方小岛回来之后,就只是给了第三鞋厂一份发展计划书,然后就没有再来看过了。

    毕竟他那会儿是已经处在休假时期了,怎么可能还会主动揽这些任务呢?

    门口的保卫科员认真地看过他的工作证,然后肃然起敬。

    还帮忙指引了一下褚厂长的办公室位置,相当热情呢。

    “谢谢同志。”

    谢过对方,周济民驱车往里面走去。

    循着刚才的指引,他找到了褚厂长的办公室。

    正在忙着打电话的褚厂长,油光满面,半年没见,都胖了十多斤吧?

    反正一张脸,最少圆了一圈。

    抬头看到是周济民,褚厂长那叫一个激动,直接挂断电话,也不管对面会不会生气。

    快步上前,万分激动地抓住周济民的手,颤抖着差点说不出话来。

    直到过了好一会儿,才道:

    “周主任,我可算是见到您了,您可真是我们第三鞋厂的大恩人啊......”

    接下来的时间,都是褚厂长的表演时间。

    说了很多非常激动的话,还说他找过吕千祥,想要当面感谢周济民。

    可是吕千祥说了,周济民是在休假当中,不放面打扰。

    实际情况是,老林急着想让周济民拿出关于航空发动机的成果,所以不想让褚厂长去打扰周济民。

    毕竟相比超级电脑项目,航空发动机这种立马见效的发明创造,才是内地当前急需的东西。

    而褚厂长原本是打算自己去打听周济民的住处,然后亲自登门感谢的。

    吕千祥自然是看出来了,所以隐晦地提点了几句,这才打消了褚厂长的念头。

    除了解释这个情况,褚厂长还说了很多关于第三鞋厂的发展情况。

    周济民都还没问呢,对方就自报家门了,倒也省得他多嘴问了。

    他来第三鞋厂,自然就是想要了解第三鞋厂的情况。

    在内地,荧光儿童鞋,目前就只有京城第三鞋厂被授权了,其他厂可没有被授权。

    可即便如此,短短半年内,第三鞋厂也是以横扫千军的姿态,席卷了整个内地和小岛市场。

    当初,周济民把技术卖给金斯利这家伙的时候,可不包括内地和小岛。

    所以这两个地方依然是由第三鞋厂霸占着市场。

    然而,实际情况却有些令人匪夷所思,这也是周济民今天来第三鞋厂的原因。

    【推荐下,换源app追书真的好用,这里下载 . 大家去快可以试试吧。】

    通过褚厂长的叙述,周济民现在也知道了第三鞋厂有多么恐怖了。

    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的时候,周济民带着五万双儿童鞋奔赴南方的小岛,寻找机会。

    一九六四年一月份,第三鞋厂又接到了十几万的单子。

    这个情况下,褚厂长不得不紧急向上面领导申请扩增鞋厂。

    领导们也是知道这种情况,十分紧急。

    因此火速审批通过了申请,并且派出工作人员帮忙协调,街道办等单位帮忙协同。

    短短一个月内,直接从一百五十多号人,变成了一个五百多号工人的大工厂。

    原本以为过完春节之后,这个情况可能会有所回落。

    谁知道,压根就不是这样的,而是订单增多。

    周济民在一九六四年一月底回内地之后,有关儿童鞋的销售工作就移交给了大华公司的人。

    大华公司本来也不认为一双儿童鞋能卖得有多好。

    毕竟当时,周济民在短时间内就卖出去好几万双了,还卖那么贵,市场也差不多饱和了。

    可是,出乎大华公司的意料之外。

    零售的单子确实卖不动了,或者说平缓增速,没之前那么恐怖了。

    然而批发的单子,却大量地从外面砸了过来。

    这些单子,大部分都是以迈克尔为首的外商。

    虽说金斯利已经拿到了技术授权,然而市场是大家的,又没有禁止?

    因此,迈克尔等外商从大华公司这边拿货,进货价不是之前的二十二元,而是十五元。

    前文已经说过了,生产一双儿童鞋的成本,撑死也不会超过五块钱。

    十五块钱的批发价,大华公司都赚麻了。

    金斯利的工厂需要时间建起来,而这个空档期,迈克尔等外商已经开始攻城拔寨了。

    甚至去那些金斯利还没有去过的市场,凭借着新奇、价格等优势,拿下了众多的市场。

    尽管金斯利气得直跳脚,却拿迈克尔这些外商没办法。

    毕竟金斯利无法制止迈克尔他们去小岛那边进货。

    于是,第三鞋厂几乎是爆炸式地扩增,因为订单太多了,跟雨点般打过来。

    干旱了那么久的第三鞋厂,好不容易遇着这么大的雨,说什么也要接住啊。

    于是,春节过后,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从五百多号人,一路狂奔到了现在的三千多号人。

    并且目前还在增长当中,因为每星期都能接到上百万的单子。

    上百万的单子啊,多么恐怖的量啊,褚厂长不疯狂招人,哪那行呢?

    第三鞋厂出来的货,大部分都是直接卖给大华公司这边,出货价是八块钱。

    换句话说,大华公司能拿到七块钱的营收,利润也在五六块钱以上。

    而第三鞋厂的部分产量,则是卖给供销社,价格就低很多了,基本上是没有赚的。

    可是没关系呀,卖给供销社这边的量,基本上都把工人工资、原材料等支出给磨平了呀。

    换句话说,卖给大华公司那边的货,基本上都是赚的。

    一双鞋就可以赚将近六块钱,每周大概百万双,赚的利润有多少,可想而知了。

    每周能赚六百万,一个月就是两千四百多万。

    如此赚钱的工厂,在京城也是响当当的存在啊。

    这么说吧,由于第三鞋厂的异军突起,京城的流氓、小偷桉件都少了很多呢。

    因为大部分闲散的社会青年,都被街道办招募,进了第三鞋厂当工人了呢。

    只要有工作,那么社会就稳定多了。

    听完褚厂长的叙述,周济民总算明白了金斯利为什么那么急迫地想要找他重新签合同了。

    没办法,在内地和小岛之外的市场,不是金斯利凭借着技术独霸市场,而是跟迈克尔等外商一起瓜分。

    为什么?

    迈克尔他们这些人都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只需要从小岛这边以十五块的价格进货,就可以跟金斯利进行抗衡。

    后者如何会答应呢?

    要知道,当初,他可是花了不少代价,拿了不少设备、资金才从周济民这边拿到技术授权的。

    现在如今,出现这样的情况,金斯利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呢?

    从南方的来信,就是来自金斯利的控诉信件,称华老板不讲武德!

    “褚厂长,你们做得真不错,继续保持下去!”

    周济民赞了一句,然后询问起第三鞋厂的未来规划。

    这可把褚厂长给问懵了,现在的第三鞋厂还要怎么规划?

    跟着订单走就对了呀,大华公司那边源源不断的订单,哪还用规划什么?

    回过神来,褚厂长突然醒悟过来,对啊,第三鞋厂是如何起死回生的?

    “周主任,您直接说,我们第三鞋厂全体上下,都会按照您的规划来执行!”

    听到对方理所应当的回答,周济民顿时哭笑不得,同时也很是失望,旋即又觉得这回答是在情理之中。

    这个年代的工厂,大部分都是按计划走,少有跟着市场闻风而动的。

    第三鞋厂这样的情况,已经算是很畸形发展的了。

    只是因为可以带来大量的外汇,这才让第三鞋厂有如此迅勐的发展而已。

    可以说,第三鞋厂是复制了几年前轧钢厂的发展速度呢。

    “褚厂长,那我来说一说我的一点浅见啊。”

    “周主任您等一下,我拿笔记一下。”

    瞅着对方煞有介事的样子,周济民更加无语了。

    他制止了,可对方却表示这不行,必须得记下来。

    同时,褚厂长还让秘书喊来了几个干部,就是要认真听取意见。

    因为周济民实在太厉害了,红星公司的发展现状,以及第三鞋厂目前的情况,大部分功劳都是周济民的。

    眼前十几人,全都拿着纸和笔,跟小学生一样端坐着,认真听课做笔记的样子,实在是让周济民很是无语。

    “我们不可否认,第三鞋厂目前的情况是飞龙在天,形势一片大好......”

    一开始,周济民便称赞肯定了褚厂长他们这些人的功劳。

    尽管荧光儿童鞋是他发明的,可也不能因此否定了褚厂长这些人的功劳啊。

    旋即,他话锋一转,道出了眼下第三鞋厂遇到的危机。

    荧光儿童鞋的技术已经卖给了金斯利,这一点,褚厂长他们都是非常清楚的。

    只是,他们不如大华公司了解外面的情形。

    周济民把迈克尔一方和金斯利一方的情况简述了一下,并且说明了后者目前要投诉的地方。

    作为放出签合同的人,周济民这个华老板肯定要稳住金斯利的。

    因此,后续第三鞋厂卖给迈克尔他们的订单可能会没有了,又或者是给予金斯利其他的补偿。

    毕竟,做人还是要有契约精神好一点。

    当然,以上的解决方案,只是最坏的打算。

    他自己是还有其他解决办法的,能不能行得通,还要跟金斯利洽谈过后才行。

    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解决第三鞋厂的危机问题。

    整个第三鞋厂总共三千多号工人,如果没有了大华公司那边的订单,这些工人恐怕大部分都要被辞退。

    可,辞退这个决定,那是万万行不通的。

    不辞退的话,第三鞋厂又无力养着这些工人。

    如此一来,那就只有咬牙坚持,想办法拿到订单,维持第三鞋厂的运营。

    褚厂长他们这些管理层听到这里,神色焦急起来。

    身为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怎么可能允许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然而,他们并没有决定权。

    所以只能干着急。

    “大家也不用着急,我这次过来呢,就是给大家一个建议,一共两点,只要大家能做到这两点,那么接下来,度过这个难关,甚至还有可能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呢。”

    第一点,就是继续做鞋子,但不再局限于儿童鞋,而是运动鞋、老人鞋等等。

    第二点,做衣服。

    衣服这东西,都是生活必需品,不管国内外,那都是少不了的呀。

    关于做衣服这一块,周济民的想法是走两条路,中高端的路线。

    以前我们做丝绸,都能赚取外国人大量的白银,不可能现在赚不了。

    不做低端,那是因为不好做,而且利润太低,上面的领导肯定不会支持。

    现如今是一九六四年,内地还在寻求突破,不让那些人封锁内地的经济发展。

    毕竟,现在只有我们去购买人家外国的飞机、生产线设备等昂贵东西。

    这些东西都是技术附加值很高的玩意儿,换句话说,贸易逆差很大,我们一直在赔钱。

    大部分赚来的外汇都用来购买技术了,并且买的还是落后技术和设备,这怎么能行呢?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时代背景,周济民这才敢让第三鞋厂玩这么大。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