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美利坚财富之路 > 第322章:纽约日常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10月5日纽约商交所12月份交货的黄金期货价格每盎司上涨25美元,收于310美元,盘中一度涨至330美元,为近9年以来最高】

    纽约皇后区,

    史密斯大楼,四楼的办公室里。

    亚伯靠在老板椅上,看着屏幕显示器上的黄金期货行情。

    国际黄金现货,在1980年1月23日,曾经一度上涨至850美元每盎司。

    可惜好景不长,1980年2月1日起,黄金价格就一路走低。

    随着信息产业革命带来的新经济增长动力,黄金进入了漫长的下跌周期,直到千禧年前夕。

    1999年9月,为防止黄金价格继续大幅下跌,欧洲央行和欧洲十四国签订了央行售金协定。

    大意是规定未来5年各国央行分批、限量抛售黄金。

    黄金下跌的一大因素至此消失。

    2000年,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市场出现了避险心理,黄金这种抗通胀的硬通货,又开始逐渐受欢迎了。

    跌了二十年的黄金,终于开始走强。

    前不久大事件发生,避险情绪加剧,黄金最高的时候曾经一度上涨至330美元每盎司。

    面对这种大行情,全世界各国的金融巨头们当然不会放过。

    史密斯资本也一样,事实上早在今年的八月初。

    亚伯就已经让史密斯资本,逐渐建仓伦敦金现货。

    只不过为了避免太过高调,建的仓数并不是很多。

    总共投入了大约50亿美元左右。

    等到大事件发生以后,在美国金融市场都关闭的情况下。

    史密斯资本(英国)那边马上大肆建仓做多伦敦金,美国这边在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也马上采取了同样的动作。

    快一个月过去了,史密斯资本已经在国际黄金现货上面,总投入高达500亿美元左右。

    这里面,动用了史密斯资本第7期私募里500亿美元资金的一半。

    剩下的250亿美元,一如既往的用上了太平洋商业银行、富国银行、花旗银行提供的保证金额度。

    而伦敦金在持续接近了一个月的走高以后,已经有了开始渐渐不支的表现。

    毕竟黄金软弱了二十年,也就这两年才重新突破200美元。

    要知道五六年前,国际现货黄金最低的时候,曾经低到了150美元/盎司。

    人们的的心理还没扭转过来,还没意识到它的抗通胀价值。

    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二十一世纪,才刚刚迈入。

    大家的心思还没扭转过来。

    所以现在国际现货黄金,已经有了回落的迹象。

    许多散户投资者和小型投资者,陆陆续续都想要撤出来了。

    但他们却不知道,消息灵通的大机构和华尔街,这会儿还在逐渐建仓中。

    因为再过几天,又会有一只新的黑天鹅展翅而出,能够给国际现货黄金再次提供一波助力。

    看了看现货黄金的数据,确定没有离开自己的掌握以后。

    亚伯按了下显示器旁边的电话,很快史密斯资本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裁之一。

    大卫·梅隆和梅里奥走了进来。

    两个人的打扮都很像,白衬衣,领带皮鞋,一丝不苟的发型,典型的华尔街精英扮相。

    “头儿——”

    “BOSS——”

    “都来了,坐吧。明天公司就要搬迁到史密斯大厦里面去了。员工们没有情绪吧?”

    亚伯笑着问道。

    将史密斯资本还有其他公司的总部。

    全部都搬迁到曼哈顿中心地带的史密斯大厦,也就是原伍尔沃斯大厦里去。

    这件事早在今年五月份,亚伯成功收购伍尔沃斯大厦以后,就对集团内部公布了。

    不管是史密斯资本,还是其他几家公司,他们全都是知道这一点的。

    一开始除了史密斯资本以外,亚伯那些公司大部分的员工们,都是很兴奋的。

    毕竟可以在曼哈顿办公,这对美国大部分的白领社畜们来说。

    可以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就像在帝都二环内CBD上班的社畜,也会自觉高人一等一样。

    可那是在没有发生九一一这种事件的情况下。

    大事件发生以后,亚伯决意搬入的想法没变过。

    很多他的员工们,主要是中下层员工,都有点犹豫害怕起来。

    他们都担心伍尔沃斯大厦成为第二个双子....

    这其实也算是人之常情,那件事到现在都还没满一个月呢。

    听到老板的这个问题,大卫和梅里奥互相对视了一眼。

    梅里奥耸耸肩,示意CEO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卫便开口道:“多少有些意见。死的人太多了。有一些还都是他们认识的朋友什么的。”

    亚伯心想那可太好了。

    正好可以借此机会把一些人炒尤鱼,那样上报纸和电视以后。

    别人会更清楚的知道亚伯·史密斯对曼哈顿的支持,对纽约的热爱!

    亚伯便不客气地道:

    “按照我先前说的那样。要是有人不愿意到“危险”的曼哈顿去工作。那也没问题,那请他们把辞职信交上来吧。”

    话说的好听,其实就是直接炒尤鱼的意思。

    这里就要说到美国的劳.动.法了。

    美国没有“劳.动.法”这种说法,在这边一般是称为劳工法。

    它不是一部法律,而是一个法律体系。

    因为具体到联邦、每一个州、郡、市甚至城镇,可能都有各自大体相同但细节不同的劳工法。

    像在华夏,按照正规来搞的话,公司主动炒一个员工的尤鱼,一般要支付16个月的薪水。

    裁员成本极高。

    美国劳工法体系没有关于裁员赔偿金的规定。

    仅《工人调整和再培训通知法》很模湖地规定了一条:大规模裁员需提前60天与雇员协商。

    这里的“协商”,被资本家和公司们用的出神入化。

    像亚伯都已经打算好了,这次多少要炒一些人尤鱼。

    按照这条法律,严格来说要给60天的工资。

    亚伯涨50%,给90天的工资,够意思了吧?

    这种解释不但合法,还给人一种非常大方,是个好老板的印象。

    但....这份九十天工资的补偿,仅仅只会给底薪,不会包括股息分红、奖金等东西。

    而底薪以外的收入,实际上才是大部分华尔街打工人收入的大头。

    所以史密斯资本多炒几个人,用工成本真的没那么夸张。

    公司成立到现在还一个人都没有炒过,那也太不资本了。

    其他公司也一样,只会发三个月的底薪,奖金什么的全无。

    趁着这次搬迁总部,要是有人真的不愿意,亚伯当然也不会客气。

    这么做一边可以起到立威的效果,震慑内部的员工们。

    可以一边用来营造自己看好曼哈顿,热爱纽约的形象。

    这对他稍后的计划有些帮助。

    亚伯还巴不得员工们多站出来几个,不愿意去曼哈顿上班的呢。

    那样就可以多炒几个人尤鱼。

    现在美国经济有些萧条,很多人都没工作可以干。

    白领精英也一样,求职领域求大于供,不怕招不到人。

    见老板态度坚决,大卫·梅隆自然不可能违抗。

    史密斯资本明天搬迁总部的事情,今天就确定下来了。

    作为龙头老大,史密斯资本会是第一个进入史密斯大厦办公的公司。

    至于亚伯其他的公司,也会在之后陆陆续续搬进去。

    史密斯大厦(伍尔沃斯大厦)那边,在经历长达五个月的清租和重新装修以后。

    此时也焕然一新,不管是内部还是外在,都已经可以容纳亚伯目前这么多家公司的总部了。

    总共57层的大厦,最下方的42层,每层差不多有1600-170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空间。

    43-52的10层楼,面积变小了很多。

    但每层也差不多有300-350平方米的面积。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