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他默了片刻,不咸不淡道:“还有哪位爱卿要补充的?”

            皇帝的视线往大殿上几位听政的皇子身上掠过。

            有大臣竟说道:“想从根源上解决沃城种桑树不活,与宛州种水稻旱死的问题;可以尝试改变土质。”

            “沃城积水多,就挖渠引流;宛州地旱,自然也可以从别处开道引水浇灌。”

            皇帝冷笑一声。

            “常爱卿言之有理,你真是天才。”

            天生的蠢材!

            皇帝的话听不出喜怒,接下来又有几位大臣各抒己见。

            不过,他们的意见落在皇帝耳里,没一个说到他心坎上。

            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就是治国的臣子,连他的话都听不明白。

            夏明枫考虑过后,也出列陈情:“陛下,臣认为解决沃城与宛州的实质性办法,在于人。”

            皇帝眼神亮了亮:“嗯?”

            夏明枫接着说道:“两地的地方官并非不知道种植作物需要因地制宜。”

            “他们明知如此,还强令当地百姓改变种植习惯,是因为心存侥幸。”

            “侥幸以为,老天依旧会给他们饭吃。”

            “据臣所知,在沃城因往年种植水稻皆丰收;是以稻谷米粮在沃城不值钱。”

            “相反,在沃城种桑养蚕的人少;无论是桑树还是养蚕的收益,都远高于种植水稻。”

            “究其背后根本原因,乃是利益驱使。”

            “利欲熏心,促使他们不顾农时不顾气候。”

            “如果当地的地方官员,是穷苦百姓出身;又或者真正有一颗爱民的心,就断然不会出现沃土种桑树,旱地种庄稼的现象。”

            这涉及到选拔官员与任用官员两大方面。

            夏明枫这番话,一下子就将金銮殿炸开了锅。

            南楚目前的政治体制,官员仍是由望族举荐为主,地方察举为辅。

            可以说,人才的选拔权并不在君王手中,而是牢牢把握在名门望族手里。

            夏明枫想要改变官员的选拔制度,那就是直接动到望族利益,大臣们不炸锅才怪。

            皇帝饶在兴致地看着吵吵闹闹如同菜市场一样的大殿。

            意味深长地眯了眯眼睛,南楚——也到了不破不立的时候。

            大燕的科举制——他也有所耳闻。

            但具体做法,则没详细了解过。

            散朝之后,皇帝让夏明枫去御书房说话。

            主要是向他了解科举制的事情。

            “……大燕当时钱比银贵的问题比较严重,政令不通;受到的掣肘颇多。”

            “后来妹妹提出了最根源的问题,在于望族把持朝政的问题太过突出,他们已经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条整体的利益链。”

            “官员皆由望族举荐,他们各自形成联系紧密的利益集团。”

            “想要彻底打破这种局面,唯有改变选官制度。”

            “开设科举考试,从寒门士子中选拔人才;将来这些官员,全部都是天子门生,他们与天子的利益天生一致,自然而然会维护君王政令。”

            夏明枫在大燕的时候详细研究过科举制,又与苏潼深谈过;自然比许多人都了解透彻。

            皇帝从沃城与宛州的问题上,已经起了改革官员来源的念头。

            不过这事不能一撮而就,他听夏明枫详细说明科举制完善措施,也没急着下结论。

            一个多时辰后,夏明枫说得口干舌燥,皇帝则面露疲倦。

            夏明枫就住了嘴。

            他本来也不是多话的人,让他滔滔不绝说了一个多时辰,绝对是极限了。

            如果他没有认真研究过科举制,他也说不了那么长时间。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