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北宋振兴攻略 > 第二百七十六章 一个千年的谜题
    最新网址:www.ppxs.net

    童贯的尸首是在汴京外的客栈找到的,而童贯留下了一封信。

    赵桓大概看了看,才知道童贯为何而死。

    他首先是个太监,离开了皇宫之后,他将一无是处。

    叱咤风云数十载,怎么受得了这种罪?

    而现在太上皇荣养在艮岳宫,那他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存在价值。

    所以童贯并不是以死明志,不为新帝所用而是另有目的。

    赵桓为什么想再次启用童贯?因为就阉人队伍里,童贯要比赵构更爷们一些。

    赵构活到了八十一岁无子,赵桓默认为他是阉人。

    童贯在宋徽宗登基之后,曾经十次出使陇右都护府,而且多次在西北五路考察,极为熟悉西北之军事,多次在杨家、折家、种家、杨家逗留,了解西军的将领的才能。

    这也让他在崇宁三年四月,获得了第一次监军的权力。

    陇右都护府,一直是吐蕃诸部、西域诸国、西夏与大宋争斗的焦点。

    在章建立陇右节度军时候,陇右虽然已经名义上归属了大宋。

    但是只是依靠军堡进行占领,吐蕃诸部更是与大宋,反复在煌州青塘地区,展开了拉扯。

    而崇宁三年四月,王厚为统帅,合兵十万再次进攻青塘,意图夺回被羌人占下的一部分青塘地区。

    当时十万兵马囤积在煌州,而童贯收到了一封手谕,宋徽宗下的,给童贯命令是退兵。

    因为宫中失火,不详。

    童贯将手谕看完折叠好之后,放在了靴子里,王厚问手谕内容,童贯笑道:“官家希望我等出兵成功。”

    王厚内心大定!

    然后兵发青塘取了四州之地,彻底巩固了大宋在陇右都护府的地位。

    经此一役,吐蕃诸部知道和大宋无法交战取得胜利,就去欺负大理。

    而西域诸国也开始和大食国玩起了拉力赛。

    而政和元年,童贯终于从熙河兰湟、秦凤路经略安抚制置使爬到了武康军节度使,又讨伐溪哥臧征,收复积石军、洮州,被加官为检校司空。

    政和元年,童贯出使辽国。

    当时的辽国虽然已经疲态尽显,但是依然有耶律余睹这样的大才,还有耶律大石的这样的良将。

    在金人杀死辽国之前,辽国一直是金人和宋人头上的一座大山。

    也是那次出使,套马的汉子耶律余睹,输给了种师中的那一次。

    同年,童贯再次回到西北之地,令大军进入了西夏的横山地区,彻底完善了章留下的军堡战术,终于将西夏赶出了横山。

    这一举措,让西夏和大宋的攻守之势,变成了大宋随时可出兵,征伐西夏。

    次年童贯率领秦凤路和晋中大兵,深入河、陇,兵逼兴庆府,只是因为童贯指挥失当,导致刘法战死,宋军大为震动,大将死,而军心不振,最后不得已撤兵。

    宣和二年,江南地龙翻身,大地震带来的危害是方腊起义。

    而这个时候,大宋的宰相王黼将方腊起义的军报给隐藏起来,直到方腊居然弄出了大声势,自立为帝。

    方腊挟百万之兵有大事可成的迹象的时候,宋徽宗才惶恐不安的命令童贯率兵平叛。

    宣和四年,童贯用了四百五十天的时间,从太原前往江南,再打败方腊,再到安稳南方,执行了宋徽宗的十户抽一户的政策,得胜还朝。

    大军转回汴京,再转回太原的时候,未曾片刻的休息。

    在宣和四年开始了和金国一起伐辽。

    疲惫不堪的大军自然大败特败。

    而且还有什么将从中御的“如敢杀一人,并从军法”的奇葩行军指南。

    束手束脚的宋军安能取得什么大胜?

    金人南下的时候,童贯七万捷胜军驻扎在太原城,听闻金人南下兵锋锐不可当,连夜溜之大吉,大军一夜行了数百里,不几日就跑回了汴京。

    而捷胜军却被留在了马陵关附近待命。

    如果仅仅看童贯的前半生,童贯的所作所为,如果没有金人南下的时候,弃城而逃,他在历史上,也不会被人评为什么奸宦了。

    其实赵桓当着那么多人的面没问出来。

    其实他很想问问童贯,当初从太原城千里赴阙,到底是他临阵脱逃,还是接到了赵佶的命令。

    赵桓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是因为童贯这个行径,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金兵南下他一个封了王的宦官,居然领兵逃跑,极度反常不说。

    最关键的是,赵桓可是知道,当初童贯把捷胜军的兵权交了上来,自己一个人跑去找赵佶尽忠去了。

    赵佶曾命令童贯去领兵随他南下的。

    所以赵桓很想知道,童贯在太原城那一出千里赴阙的戏码,到底是他的本意,还是来自宋徽宗的授意?

    可惜这个疑问随着童贯自缢,再也不会有人知晓,而赵桓也知道,后世的史书,也绝对不会给童贯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为他是太监。

    史书往往把王朝颠覆的罪责归罪与女人和太监。

    他逃离太原,到底是他本意,还是赵佶授意,也就成了千年的谜题。

    赵桓也没打算给童贯平反,他知道这些,因为要用到人练兵而已。

    他仔细想了半天,觉得童贯选人的眼光极准,就想用一下。

    反正抓着赵佶,他童贯也不敢起其他的心思。

    他童贯的主子赵佶,都不准备给他做主,他也不准备这么做。

    历史多少真相掩藏在了风沙之中呢?

    赵桓摇头,死就死了吧。

    “官家,童贯的尸体怎么处理?”赵英急匆匆的从殿外跑了进来,在赵桓身边问道。

    赵桓一愣,自己这个大太监这么不懂事吗?这么小的事,也要问自己吗?

    “当然是埋了。还能怎么处理,等着他建立府衙那千百人给他披麻戴孝?他一死,他当初笼络的那些人,肯定会散。怎么你还准备给童贯弄个灵堂?”赵桓好奇的问道。

    赵英摇头说道:“估摸着群臣明日就会上言,把他的尸体挂在城头上了。所以老臣才会有此一问。”

    赵桓这才知道,赵英原来问这个,他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埋了吧。”

    “童贯死了,尸体再利用,挂在城头上安抚民心?群臣们估摸着是这个意思?”赵桓问道。

    赵英点头,说道:“可能金兵之祸,死一个李擢,死一个吴敏,不足以堵得住天下百姓悠悠之口。必然有人需要担责,那童贯怎么说也是封了王,按理说,分量是够了。”

    赵桓听到这,手头的笔停了下来。他才明白了童贯到底为何如此决绝的自杀,金兵南下,必须有人背锅,而童贯自己站了出来,选择把这个锅接了。

    宦官封王,必是妖孽。

    稍微宣传下,他童贯的恶名就传开了。

    既然金人南下威逼汴京的罪魁祸首找到了,这锅他童贯扛了起来,赵佶自然就不用背了。

    “童贯在你到的时候,还没有死吧。”赵桓忽然问道。

    最新网址:www.p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