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情系集体户 > 第220章 育苗大棚的交流
    最新网址:www.ppxs.net

    柳维嘉和刘木荣骑马兜了一大圈,看了道南的一级水田和二级水田以及坡地,又看了道北的三层梯田,再看了道北东边的一片洼地,还登上了道北西边的岗地。

    在被称作西岗子那片30多垧的苞米地的岗子顶,柳维嘉看清楚了头道圈的整个地容地貌:属于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临河滩涂丘陵地带,有滩涂、有坡地、有岗、有梁、有洼地。

    刘木荣说他是66年毕业回来的,当时王震才开出了20垧水田,是全凭着人挑肩扛开出来的。夏天的蛤蟆滩的烂泥塘,人进去淤泥会没到腰,只能在冬季一层一层地刨垡块子,往坡地上运。那时,全大队只有两辆马车,300垧高低起伏的丘陵薄地,人均口粮才300斤,赶上荒年就得吃返销粮,只能用土豆地瓜填肚子。

    他跟着王震又苦干了两年,才开出了60垧水田,才让社员吃饱了肚子。这时侯县里朗布书记树立他们为典型,社员们勒紧裤带,卖大米,从内蒙买来了6头黄牛,拴了6辆牛车,一年便开出了40垧水田。

    真正发展快的是成为省里典型后,有了农机,以每年开出50垧水田的速度,一年便把2000米长、800米宽的滩涂都开成了水田。

    随着农机的增多,他们又将700米的坡地削平,把土用来修河堤,再造了二层梯田,提水灌溉,才有了如今的300垧旱涝保收的水田。但是,他们没有停步,又把北梁子建成了三层梯田,用那土去填东沟子,使沟子成了洼地。从65年到现在,他们共造了350垧水旱田,大队的耕地面积从不足300垧,达到了600垧,把岗上、梁上、沟里的人家都迁到了路边。

    柳维嘉听了他们的创业史,感到四个窝堡的人还是赖,人家在挥汗如雨地造田,他们却躺在那么多的耕地上睡觉,吃饱了肚子便不思进取。为此,她改土增肥的决心更坚定了,同时,她还在圆着建立知青水田生产队的梦。

    最后,她让刘木荣把她带到了道北西边一层梯田上的育苗大棚,想请教一下种水稻的常识。

    那大棚长有200米,宽有60米,由6个半圆组成,有1垧多地。里面和黎想建的大棚一样,对面炕中间是过道,只是高了一些,长了一些,每个圆篷投入近万元,是黎想大棚的10倍,当然面积也是10倍,只是集中建设,省了不少投资而已。

    刘木荣说:“这是在发现地热之前建的,明年将再投5万元进行改造。开始时只建了两栋,3000平方米的炕,每平方米能育稻苗2万棵,够插一亩地的,两栋就够全大队300亩地用的了。后来要为4个大队的1200垧水田供苗,釆用了盘式吸苗技术,又建了4栋,每年育苗1亿2000万棵,每棵3厘钱,卖36万元纯挣27万。”

    柳维嘉问:“你们怎么给其他大队送秧苗?”

    刘木荣说:“现在都是塑料盘式育苗了,4盘一平方米,日野车一车可拉10层,一层48盘,480盘够种12垧地的,一天拉20趟,就是240垧,5天就运完了。秧苗从大棚拉出,20分钟就到地头。”

    柳维嘉心里有底了,又向他借了水稻种植的书,然后跟他交流了种旱田的技术。

    她说:“平种麦、洼种豆、坡地种糜谷,岗地只能种果树。你们现在的果树都是两三年生的树苗,都应该移栽到岗地上,带着土砣移,成活率高,否则,长大了会歇地,还会给庄稼带来病虫害。”

    刘木荣说:“那岗地也有50垧呢,耕地不是减少了吗?”

    柳维嘉说:“果树下边可以种草药,不比种庄稼收入少。那梯田可以米麦间种,你们这里土质肥,可以采用小垅种苞米,大垅种小麦的办法,把苞米垅宽从一米降到75公分,150垧地拿出50垧种麦子,100垧种苞米能多出25垧来,再加上移果树能倒出10垧来,移栽的果树下边种草药,最少能种出15垧来,地一点也不少,只是科学规划了一番。”

    最新网址:www.pp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