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 第十一章 会昌伐叛——刘从谏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刘从谏,幽州昌平人,唐朝中后期藩镇将领,昭义节度使刘悟之子。生性狡猾,凭借父荫,年少得名,初为将作监主簿,累迁检校司空,御史大夫、金吾上将军、昭义节度副使。父亲病卒,以父遗表求留后,入朝为官,累拜司空,封沛国公。本想归顺中央,目睹京城政令混乱后,暗生不臣之心,返回昭义军,拜同平章事。为参与甘露之变的宰相王涯上书鸣冤,矛头直指权宦仇士良。此后,欲效河北三镇,谋求节度使世袭,虑及诸子年幼,任命弟弟右骁卫将军刘从素之子刘稹为牙内都知兵马使。刘从谏病卒,时年四十一,追赠太傅。会昌伐叛,刘稹反叛败亡后,刘从谏诸子悉数赐死,所厚待甘露之变大臣家属全部遇害,刘从谏惨遭掘墓,暴尸潞州三日后剁碎。

    刘从谏,父亲刘悟原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的都知兵马使,年轻的时候生性狡猾,他母亲的地位卑微,由于父亲的缘故,幼年即得功名。李师道担任淄青节度使的时候,曾跟随担任都知兵马使的父亲刘悟出兵防守,刘从谏被任命为刘悟的门下别奏。刘从谏每天与李师道家奴们游玩并广泛交往,因此完全知道他们的暗中机密,把他知道的机密消息全部写信转告给父亲刘悟。唐宪宗下令讨伐平卢军,刘悟袭杀李师道,得以立功,授为义成军节度使,转昭义军节度使,镇守潞州。昭义节度使刘悟当初离开郓州时,率郓州兵二千人作为刘从谏的随从亲兵。

    刘悟突患急病去世,刘从谏在担任作监主簿的时候,隐瞒父亲去世的消息,拒不向朝廷报丧。他和大将刘武德以及亲兵密谋,打算以父亲的遗书上奏朝廷,请求任命自己为留后。这时,司马贾直言责备刘从谏道:“您的父亲当年杀死李师道,率淄青十二州归顺朝廷,功劳不小。只是由于擅杀磁州刺史张汶的缘故,自认为沾染上不干净的恶名,以至羞耻而死。您不过是个晚辈,怎敢如此大胆,欺骗朝廷!父亲死了不赶快吊丧哭泣,今后还怎样做人!”刘从谏恐惧,无言以答,于是,公开父亲死亡的消息,为他吊丧。

    刘悟死后,军中拥立刘从谏为昭义节度使,刘从谏请求朝廷任命自己为留后,经常拿着金币贿赂当权的人。朝廷接到刘悟的遗书后,大臣们商议认为:上党属于朝廷内部的藩镇,与河朔三镇长期割据不同,不能让他割据一方,因此不应答应刘从谏继承父位而为留后。

    左仆射李绛上奏朝廷却表示:“刘悟隐秘的死亡,他的部属们不会一同作乱,作战用兵的关键在于军事行动的速度要快,建立威权的关键在于对任何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只有当人心尚未统一的时候,才可使用谋略而制敌取胜。刘悟已死去几个月了,朝廷未对昭义的人事安排作出决定。这样,在军心浮动不定的时候,如果有人给刘从谏出谋划策,虚张声势,宣称要赏赐军士若干钱,军士贪图钱财,到了那时,朝廷再任命节度使前往,就很难指挥得手。刘从谏的威严和恩惠对下属们还没有彰显,如果命令昭义周边的藩镇大将领为昭义节度使,驱车马兼程赴任,在从谏未及时布置时,新使已至潞州,使得军心得以统一,从谏必定会自谋屈服于朝廷。刘从谏已禁止太行山东的邢、磁、洺三州将士,不许他们私自储备兵器,可见其内部貌合神离,并不统一。如果他仍然顽固不化拒绝听从朝廷和新使的任命,则他所管辖的磁、洺、邢等三州就必定大乱,难以各自依存,几个月就可以覆灭。刘从谏的帐下亲兵中也定会有人离心离德,甚至擒杀刘从谏而归顺朝廷,考虑到各方面的利害得失,决没有任命刘从谏为昭义留后的任何理由。”

    当时,李逢吉、王守澄接受刘从谏的贿赂,加之刘从谏多次请求,唐敬宗最终任命晋王李普为节度大使,下诏任命刘从谏主持昭义留后事务。善于贿赂,因为晋王受皇帝宠爱,所以刘从谏源源不断地以礼相送,从将作监主簿,后不断升迁,历任云麾将军,守金吾卫大将军同正、检校左散骑常侍、御史大夫,兼任昭义节度副大使,知节度观察使,后又加授为金吾上将军、检校工部尚书。

    唐文宗继位后,大将李听在馆陶兵败,回到浅口的时候,刘从谏亲率骑兵黄头郎救他,得到了大将李听的信任不久,刘从谏拜检校尚书左仆射,迁司空,封为沛国公,请求入朝,文宗给他加倍的待遇。昭义军节度自刘悟时一直驻扎在邢州,而部下们则想念上党,因此刘从谏把驻地迁移回潞州。刘悟对属下苛刻,而刘从谏则宽厚,所以部下则更加依附于刘从谏。此时正是刘壮年之时,一心想要立大功。

    唐文宗赐昭义节度使刘从谏兼任同平章事的荣誉职务,让他返回本镇,刘从谏以忠义为己任,来京城朝拜文宗,本来打算请求朝廷把自己调到其它藩镇。但抵达京城后,发现朝廷政出多门,事权不一,士大夫大多通过行贿走门路才能做官升迁,于是,从心底里轻视朝廷,回到昭义后,更加骄横跋扈。

    宣武节度使杨元卿身体患病,朝廷商议由其他人前往替代,李德裕请求任命昭义节度使刘从谏为宣武节度使,这样就可以把刘从谏从昭义调出,以免他和崤山以东的割据藩镇相互交结,文宗认为不可,任命左仆射李程为宣武节度使。大臣李训等人在唐文宗授意下密谋诛杀宦官郑注,事败,宰相王涯等人被灭九族,史称‘甘露之变’,阉宦气焰更加嚣张,“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当时,唐朝宦官专权,天子弱,南衙与北司矛盾尖锐,刘从谏素来与王涯关系很好,又痛恨宦官当权。刘从谏三次上书为王涯等人鸣冤,请求赦免他们的罪行,并讥讽宦官,由于刘从谏手握重兵,又有威名。因此,掌权宦官仇士良等人,对他也非常忌惮,宰相郑覃、李石等人得以继续掌权,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以重新树立朝廷的威信。因此,招致仇士良的害怕而怨恨他,刘从谏与仇士良翻脸,刘从谏又奏弹劾萧本不是萧太后的弟弟。仇士良越发对他恨之入骨,声言刘从谏窥伺朝廷,倡言要密切监视刘从谏,刘从谏上表指责仇士良的罪恶,打算清君侧,于是引起了朝廷的不信任。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