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玄幻小说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 第十三章 会昌辅政——李德裕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至武宗朝方再次入相。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继位后,因位高权重而遭忌,五贬为崖州司户,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李德裕,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精《汉书》、《左传》,但却不喜参加科举,后以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在父亲李吉甫担任宰相时,为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常被各藩镇辟为幕府从事。宰相张弘靖出任河东节度使,李德裕被辟为节度掌书记,此后历授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又随张弘靖回朝任职,实授监察御史。

    唐穆宗继位,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学士。穆宗尚在东宫时,便素闻李吉甫之名,因此对李德裕非常器重,常让他起草朝廷的诏制典册,李德裕还被召到思政殿问对,获赐紫衣、金鱼袋,后改授屯田员外郎。李德裕针对当时外戚干政的现象,上疏道:“本朝旧例,驸马不得与朝廷要员相来往,玄宗年间禁止尤其严格。近日驸马常至宰相与要官私宅,有时泄露机密,交结内外,这是很大的弊病。请陛下宣示宰辅大臣,驸马等皇亲国戚,今后凡属公务就在中书省会见宰相,不要让他们造访私宅。”唐穆宗赞同。

    李德裕改任中书舍人,仍充任翰林学士。李逢吉此时亦入朝任兵部尚书,因与李吉甫结怨,于是指使党羽摈斥李德裕,李德裕最终被免去翰林学士之职,改授御史中丞。李逢吉拜相,欲引荐牛僧孺为相,李德裕与牛僧孺都有拜相的希望,李逢吉担心李德裕会破坏此事,便将其外放为浙西观察使,出镇润州,牛僧孺则被授为同平章事,拜为宰相。

    李德裕到浙西任职时,正值王国清兵乱之后,前任观察使窦易直竭尽府库,供给军用,致使军士骄横,府库财用拮据。李德裕躬身俭约,尽量减少开支,把节余的财物全部供养军队,尽管所给不甚丰足,将士却并无抱怨。他革除陈规陋习,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百姓,并对不接受教育者绳之以法。几年之内便使得江南弊风尽除。当时,李德裕还依据方志,整顿当地祠庙,保存供奉前代名臣贤后的祠庙,其余四郡淫祠一千一十所全部拆毁,同时又拆毁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处,以肃清盗贼。

    唐敬宗继位,敬宗年少,奢侈无度,虽曾敕令各地不准贡献,但不久便派使者往各地征收贡品。唐敬宗命浙西进贡脂朅妆具,共需用银二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李德裕考虑到当时财政困难,向下面摊派又会加重百姓负担,因而上疏朝廷,讲述浙西现状,请朝廷罢造脂朅妆具。不久,朝廷又命浙西进献盘绦缭绫一千匹,李德裕再次上疏,以太宗命李大亮停献名鹰、玄宗禁止在江南捕鴶诸鸟的故事为鉴戒,极力劝谏敬宗要以太宗、玄宗为榜样,学习汉文帝简朴的风尚,请求停进缭绫。唐敬宗采纳,但当时李逢吉当政,李德裕始终不能回朝。

    唐文宗继位,李德裕被加授为检校礼部尚书,又被召拜为兵部侍郎,裴度还打算推荐他为宰相。但吏部侍郎李宗闵因得宦官之助,抢先拜相,他担心李德裕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将其外放为郑滑节度使。李德裕在浙西八年,虽远离朝廷,仍常上疏议政,回朝不到十日,又被李宗闵排挤出京。幸亏侍讲禁中的郑覃常称赞李德裕,尽管李宗闵一党散布流言,文宗征召李德裕回朝任职的心愿却从未断绝。

    李宗闵引荐牛僧孺为宰相,凡与李德裕亲善的官员,都被排挤出朝廷。李德裕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西山八国云南招抚使。裴度虽对李宗闵有旧恩,此时也因推荐李德裕,遭到李宗闵的嫉恨,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僧孺、李宗闵一党的权势显赫一时。

    当时,西川正值南诏入侵之后,民不聊生,而前任节度使郭钊却因病难以理事,李德裕到任后,着手整顿边防。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当地的山川、城邑、道路、关隘,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李德裕又遣使入南诏,请求南诏遣返被俘工匠,南诏遂将俘获的僧道、工匠四千余人放回唐朝。治理西川两年,西拒吐蕃,南平蛮蜒,境内安宁,民生略有恢复。

    唐文宗召李德裕入朝,拜为兵部尚书,同时将牛僧孺罢为淮南节度使。李德裕拜相,加授同平章事,进封赞皇县伯,食邑七百户,唐文宗又免去李宗闵的宰相之职,让李德裕接任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

    唐文宗患病,郑注通过宦官王守澄向文宗献药,而李训又通过郑注的引荐,入宫讲解《周易》,都受到文宗的器重。李德裕因为人正直,受到李训、郑注的嫉恨与排挤。李宗闵又被召回京师,拜为宰相,而李德裕则罢为兴元节度使。他入宫自陈,表示不愿出居藩镇,李宗闵却表示诏令已经下发,不宜更改。不久,李德裕又改任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苏常杭润观察等使,再次出镇浙西。

    李德裕到浙西后,奉诏将宫人杜仲阳安置在道观,尚书左丞王璠与户部侍郎李汉为此联名上奏,称李德裕厚赂杜仲阳,结交漳王,欲图不轨。唐文宗便召王涯、李固言、路随、王璠、李汉、郑注等人到蓬莱殿,当面对证此事。王璠、李汉极力证实,路随却道:“李德裕绝不会如此。如果真像王璠、李汉所说,臣也有罪。”但李德裕最终还是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事务,而路随不久也被免去宰相之职。

    唐文宗患病,宰相王涯召李德裕入京探疾,李德裕却逗留洛阳,没有前往长安。而这时,又有人告发李德裕,称他在西川之时曾征收三十万缗悬钱,使得百姓困苦,李德裕因此被贬为袁州长史。后来,李宗闵、李汉因结党被贬,王璠、李训也在甘露之变中被宦官处死,唐文宗这才对前事有所醒悟,知道李德裕是在党争中受到诬陷,授为银青光禄大夫、滁州刺史,后改任太子宾客。唐文宗又任命李德裕为检校户部尚书、浙西观察使,这是李德裕第三次出镇浙西,又接替牛僧孺,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唐武宗继位,将李德裕从淮南召回朝廷,拜为宰相,授其为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唐武宗不理朝政,屡次出猎游幸,至深夜方才还宫,李德裕加以劝谏,被册拜为司空。李德裕奏请改撰《宪宗实录》,命史官删除父亲李吉甫在元和年间不善的事迹,遭到时人非议。

    此前,回纥被黠戛斯击败,部族分散各地,回纥嗢没斯部到天德军请求内附。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贪求边功,想联合吐谷浑、沙陀、党项等部落,乘势出击。朝臣大多表示赞成,李德裕则竭力反对,他认为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功,如今嗢没斯率部来降,秋毫无犯,应予以安抚。即使需要出击的话,天德军兵力不足,一旦交战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如果他们骚扰边境,即可调动各道兵马讨伐,朝廷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赐给嗢没斯部粮食二万斛。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