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从土木之变开始模拟天下 > 第423章 靖安侯范广就差远了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范广脸一黑:

    “那你去找苏城试试,看看能不能把你姐姐家的女儿的女儿嫁入宁王府,当亲王妃。”

    范夫人鼻孔里哼了一声,欢天喜地的出去找苏城去了。

    半日后,范夫人跟着范广上了回府的马车。

    看着自家夫人神色上并无颓废与恼火,范广就来了兴趣,难道她把苏城给说服了,把普通人的女儿嫁给了苏安。

    范夫人给了范广一个白眼:

    “你以为宁王跟你个破侯爷一样小心眼,人家说了,只要苏安愿意,嫁过来就是了,哼,怪不得你是侯爷,人家是王爷咧。”

    范广一脸的懵逼。

    苏城竟然就这样答应了!

    两人回了府邸,刚刚下了马车,就有家丁过来禀报着说了:

    “侯爷,兵部俞山大人已经到了。”

    范广急忙向前:

    “前面带路,俞侍郎什么时候到的?”

    家丁在前面带路:

    “已经到了半个时辰了,俞侍郎说是有要事与老爷侯爷相商。”

    范广进了正堂,正饮茶的俞山起身,向范广行礼:

    “见过侯爷。”

    范广看了一眼如释重负的长子,笑着对俞山说了:

    “招待不周,还望俞侍郎不要怪罪,若是早知俞侍郎要驾临寒舍,自当早早回来。下人们也是,竟然不知道遣人去把我叫回来。”

    俞山笑着说了:

    “是我不让令公子去请的,王爷喜添贵子,正是高兴的时候,侯爷为外公,正是高兴的时候,下官就不让人给侯爷添堵了。”

    范广闻言眉毛一挑,俞山这样说,他来自家府邸内,不是什么好事啊。

    这时候,俞山从袖子里拿出一份折子,递给了范广:

    “侯爷自己看吧。”

    范广脸色阴沉,打开了折子,看着折子上的内容,脸色突然变的精彩起来了。

    陛下同意了自己的调令,以自己为倭国提督,总领倭国一应军政事务,这是好事啊。

    俞山在旁边说着:

    “倭国远在千里之外,侯爷去了倭国之后,若是不出意外,数年内都不能回返大明,家中有了事,也不能兼顾,兼且倭国化外之地,都说倭人野蛮。”

    范广打断了俞山,笑着说了:

    “就不劳俞侍郎为我担忧了,虽然是倭国,但也不能算是发配,兼且倭国有银矿,我范广这职事也不能算是太差。”

    “王爷在朝为官,我自然不能再提督京营,这兵权肯定要交出来,想要领兵,就只能去边疆之地了,倭国,正合适。”

    俞山点了点头,都说范广是武将中少有的儒将,现在看来,果然如此。能够与宁王结亲,范广果然有独到之处,即便是被发派到了如此远的化外之地,也不当一回事。

    “侯爷心胸宽广,下官不及也。”

    “王爷出征所需印信官凭,兵部旬日之间就能备好,侯爷若是想要参加小王爷抓周之典,也可过了时候再出发。”

    范广哈哈笑了:

    “那就不必了,我范广不是儿女情长之人,待兵部备好官凭印信,本侯就出发去倭国。”

    俞山辞了范广,出门坐上轿子。

    老仆问着俞山:

    “老爷,咱们是回家,还是去兵部?”

    “去兵部。”

    俞山吩咐着,后背靠上了轿子,脸上有些疲惫。

    削弱宁王在京中掌握的兵权,是兵部既定的方针,陛下也是同意了的。

    真正执行起来,俞山没想到会如此顺利,先是下了范广的提督京营之权,紧接着就是将范广外派,压制任劳任怨的隆平侯。

    原以为有宁王在,这些推行会很麻烦,没想到根本不是这回事,宁王一系的将领,连一丝水花都没有,这军令就推行下去了。

    尤其是范广外派,没想到范广这么容易就认了。

    轿子到了兵部,俞山下了轿子,进了兵部,到了正堂,见到了正处置部务的于谦。

    于谦在手上的文书上写下批示,递给了旁边的文吏,吩咐抓紧推行,然后就丢下了毛笔,来到俞山旁边的椅子上坐下。

    “怎么,靖安侯不同意外派倭国?”

    俞山摇了摇头:

    “正好相反,靖安侯干脆利索的同意了,连反驳都没有,就连我提出的待小王爷抓周之后再走的建议都拒绝了。”

    “靖安侯说只要兵部备好了印信官凭,他就立即北上倭国,提督倭国军政要务。”

    于谦闻言眉毛微挑,好半天之后,他才叹息着说了:

    “原以为宁王是国之柱石,现在看来,宁王确实是国之柱石,老岳丈被外派到不毛之地都不说什么。”

    “靖安侯也是朝廷忠直之臣啊,如此化外之地,竟然连反驳都没有,就同意去了,很好。”

    于谦起身,对俞山说着:

    “倭国是新辟之地,虽然我大军占据了些许地方,但想要统治倭国,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靖安侯能文能武,是宁王之外,唯一能够派往倭国驻守的大臣。”

    俞山也点了点头:

    “遍观历次大战,靖安侯、昌平侯,是少有的能与王爷的战绩比一比的武将,可惜啊,昌平侯后继无人,杨杰难堪大用啊。”

    于谦点了点头:

    “先这样吧,这两年重要的事还是迁都,倭国之事只是小事,调整了京营之后,就要开始准备迁都的兵备了。”

    俞山开口问着:

    “范广之后,尚书大人属意谁来继承京营大权?”

    于谦摇了摇头:

    “这个权利武将们可不会让渡出来,这次不能由宁王一系的武将出任,可选的武勋也就那么几个。”

    “保定伯梁珤、武进伯朱瑛、都督曹义、永康侯徐安,襄城伯李瑾,满城的勋贵扒拉来扒拉去,也就这么几个堪用的了。”

    俞山笑了:

    “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武将势大,咱们兵部的权势可就要偏移了,现在借着打压王爷的机会,能夺回京营提督之权固然最好。”

    “若是夺不回来,能够让王爷一系的武将蛰伏下去,也算是我文官胜了这一场。”

    于谦点了点头:

    “于今国内承平,战事只在边疆之地,对我们来说,这是大大的好机会啊。”

    “若是这时候还不能夺回京营提督之权,等到平定西域,彻底占据倭国,武勋们的功劳,咱们可就彻底压制不住了。”

    俞山笑着摇了摇头:

    “倭国可不是什么不起眼的地方,历朝历代,想要征服倭国的帝皇数不胜数,最后还不都是败了。”

    “我观这一次靖安侯北上倭国,也不一定就能够击败倭人,将倭国纳入我大明的土地。”

    于谦笑了:

    “若是宁王去了,我确实会有倭国被平定的担心,靖安侯吗,不过如此。”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