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当然,在身为计算机科学专家的李看来,这两种观点都有简单偏颇的嫌疑。在他看来,人类和机器的关系当然不是势不两立的零和博弈,两者可以共存,但这种共存将给人类和机器的演化带来什么作用,还需要谨慎研究和观察。另外,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社会伦理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未雨绸缪的重视。

    接下来,我就分三部分为你介绍本书的主要内容: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李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机器也应该被视为一种生命形式,将拥有独立的自我意识。在第二个部分中,我们再顺着李的叙述来了解下,在未来,人类和机器将拥有一种什么样的共生关系,机器为什么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依赖人类的帮助,才能实现升级迭代。在最后一部分,我们再来看看,在与机器的共生中,人类自身将迎来哪些突飞猛进的进化。

    第一部分

    好了,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作者李坚持认为,随着技术的进步,机器也将变成一种生命。这里的机器,指的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后,为了经济生产、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需要所创造出的一切设备,从高大上的人工智能、各类机器人、消费电子产品,到各类计算机软件,以及通过物联网连接的自动化生产线等等。

    根据李的观点,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机器逐渐摆脱了单纯依赖人类控制的境界,仿佛拥有了某种自主性:它们会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可以与人类进行交互,从事越来越复杂的工作,还会通过软件与硬件升级,实现进化,也会死亡。当然,与人类和其他动物明显不同的是,它们的身体主要是由金属和硅基材料组成。

    李告诉我们,这些设备内部的存储系统,可以保留大量数据,并进行复制,还可以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进行自主升级,决定设备如何运行,如何与人类以及其他设备进行交互,听起来已经很像生物体内的神经系统和dNA。同时,今天的机器,还可以如同有机生命那样,进行自我修复,比如,今天的智能生产线,已经能够自动诊断故障并指挥工业机器人进行修理。所以说,如果把机器,也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各种硬件软件设备看作生命,那么对于技术发展将如何影响人类未来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有全新的认识。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对“生命”的传统定义,也越来越受到挑战。麻省理工学院的着名物理学教授泰格马克就提出一个大胆的观点,无论自然生物还是技术装置,但凡是可以维持自身复杂性,并不断自我复制的,都可以被称之为生命。

    随着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算法,以及生物科技的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计算机程序的优化过程,与自然界生物的演化,非常相似。实际上,着名的未来学专家,《失控》的作者凯文·凯利,就举过一个经典的例子,用来描摹机器,或者说数字技术,如何能够像生物一样实现自我进化。

    一位名叫汤姆·雷的生态学研究专家,做过一个小实验。他在一台虚拟电脑里划定了一块硬盘空间,当作自己的试验田,然后放进去一个只有都突然罢工,那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也会立刻瘫痪。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