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那就是如今百姓能读书的人还是太少了,一是读书需要天赋和环境,家里都是目不识丁,忽然有个孩子就会读书了,这种情况实在太小了。

    大多面朝黄土种地的百姓,孩子也会跟着种地。

    二是读书需要供很长的时间,纸笔都是消耗品,财力不够就很难供出一个读书人来。

    哪怕是读书人里面,真愿意主动学这个算数的人也不多。

    毕竟算数这种完全不在科考范围内,读书人是为了当官才读书科考,在中举之前很难分神去学算数。

    到头来能学习算数的人范围就缩小了很多,大多是京城的官员,小部分则是江南的官员。

    一是因为康熙喜欢算数,官员们大多都会跟着学一学,免得一窍不通。

    他们会学,但是未必会教,如今也没有专门教导算数之人,家里的孩子要学就不容易。

    顾凝宸出的这个算数入门,就很适合识字和读书有基础的孩子学一学了。

    二是算数需要天赋,会就会,不会怎么学都不会,能有个基础就不错了,再深入一点,很多人就开始抓瞎。

    所以到头来,顾凝宸这个入门的算数书在书铺里卖得相当不错,几番加印才能勉强供上。

    但是王谈和拖尔弼做的题册,买的人就不算多,印刷一次就足够慢慢卖了。

    王谈也不气馁,毕竟他跟康熙想得差不多,很清楚如今学算数的人实在太少,能入门就不错了,到达这个题册水平的人实在不多。

    算数入门那本书就适合家中有孩子的学一学,想要学的官员也能看一看,买的人自然就多了。

    顾凝宸知道后,倒是跟康熙提了个建议道:“皇上之前不是苦恼没几个人一起钻研算数,只能跟几个传教士一起探讨吗?咱们要能培养起来,有个专门学算数的地方,那皇上以后就不缺人一起探讨了。”

    毕竟康熙不大喜欢总召见几个传教士,但是不见又没有多少人能探讨,实在矛盾又苦恼。

    要是真能建起一个跟国子监一样的学院,里面是专门研究算数的人,等于是亲自培养国内的算数人才。

    有些人并不适合科考,四书五经学得一般,文科不太好。

    但是他们擅长理科,学算数就很合适,也不至于放过这样的理科人才。

    康熙想了想也觉得不错,虽然他每天跟顾凝宸探讨算数是很快乐,却也需要有人整理和钻研算数的各科分支。

    另外他其实之前也曾有跟顾凝宸一样的想法,想在本土培养出色的算数人才。

    凭什么西洋人有那么多算数的鬼才,他们这边就没有?

    以后有了这些人才,也能分担顾凝宸的工作,撰写题册或者入门的算数书,就不必她那么辛苦了。

    看她陆陆续续写了好几个月,每天写很长的时间,手指头都写红了。

    哪怕有陈女官帮着誊抄,还是要累着顾凝宸的。

    顾凝宸不知道康熙怕她累着,才会打算建立培养算数人才的学院,反正他同意了,自己就十分高兴。

    这算数学院独立在国子监之外,甚至都不属于科考的类别。

    进去后哪怕学有所成也不能当官,而是帮着钻研算数。

    顾凝宸还担心来报名的人太少,这学院哪怕建了却没几个人,那就有点尴尬了。

    她还琢磨要怎么宣传一下,吸引人一点,就听说报名的人险些把学院的门槛给踩烂了。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