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一座座新的房子建造了起来,似是原本那场大地震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百姓的脸上重新洋溢起笑容来,他们免了赋税,田地能重新种,朝廷还赊了种子,只需要来年丰收的时候还回去一成就行。

    如果来年的收成不好,也可以缓一缓再还。

    送种子的小吏一遍遍很有耐心解释,收到种子的百姓一个个满脸笑容,不用担心来年收成不好还不回去该如何是好。

    未免有人钻空子,收成不好缓一年后需要还,如果还是还不上就加收一成,每年增加。

    要是一直不还,而且当地收成还可以,其他人都已经陆续还上的情况下,那么官府会通报此事,把人名和村落都写在公布栏上,让邻里一起监督。

    什么时候还上,什么时候才换掉公布栏。

    人可以不要脸,但是总要活着。

    要每次出去都被人指指点点,这就有点过不下去了。

    再不要脸的人都不敢赖着不还,这也算是后手了。

    如果实在脸都不要了,官府也只能把人收押,然后发配去做苦力来偿还。

    一般人还不至于不要脸到这个地步,百姓都兢兢业业努力耕种,希望来年收成好一点,足够还上,免得给朝廷带来更大的负担。

    拆掉了损毁的房屋,百姓还把家当都翻出来了。

    能用的农具和家具就继续用,不能用的修一修用,实在修不了,劈了当柴火烧也行。

    王谈也要抓头,这批种子又是一大笔钱花出去了。

    偏偏有些粮商还想坐地起价,气得他立刻禀报康熙。

    康熙二话不说就把这些粮商一窝端了,正好他正缺粮食缺钱,这些冤大头就直接送上门来了,这时候不顺势动手还等什么时候去?

    粮商也懵了,感觉皇上完全不按理出牌,还把自己赔进去了,他们还得了抄家流放一条龙服务。

    其他粮商吓死了,再也不敢胡乱涨价,稍微涨一点之前还去官府那边哭一哭,实在是收上来的粮食比以前贵,粮价不涨一点,他们也要活不了。

    官府的人听后,只写进折子递上来,让康熙做决断。

    康熙派人查明后,得知各地卖粮确实高了一点点,却比不上粮商提价的零头,转头让人跟海商买粮,让粮价大幅度降低。

    这下粮商都不敢不跟着降价,不然他仓库里那些粮食就要卖不出去了!

    海商大量的粮食进入市场,冲击可想而知。

    而且康熙还给海商一个优惠,每次港口上谁送来的粮食最多,就能直接进拍卖会。

    如果本人已经进拍卖场,就可以另外带一个人进去。

    这下海商送粮食过来就更疯了,他们能进去拍卖场的就不多。

    哪怕能进去的,再多带一个人,谁家没几个亲近的亲朋戚友?

    再就是他们哪怕不带亲属,把这个名额转手卖出去,也是个无本生意,谁不乐意呢?

    于是海商拼命买进粮食,先是从东南亚那边进的多。但是那边买的人实在太多,然后没剩下多少,他们就转而跑去欧洲买。

    海商也聪明,他们当然不会直接跟欧洲那边说:因为大清遇上地震了,缺粮食,所以才会过来买粮。

    两边离得远,一般都靠海商来传递消息。

    这次海商聪明了,压根就没有递消息过来,也不算故意隐瞒,就晚一点说而已。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