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霸王! > 第二十三章再喜得一员骑兵良将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而更令其振奋的是,这一切居然看起来触手可及。只要跟随在将军身后,奋命一搏,就能伸手触及到这曾经高在天边的一切。

    而且跟随在主将身边护卫,前途也是要远超在别部司马营中做一名队率。

    他立即拱手,说道:“烈愿为将军效劳,必竭尽全力,传授所有突骑战技。”

    孙策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开始考校他的才能。

    考校将领,当然不仅是考校马上武艺,更重要的是了解一下他对骑兵作战理念的理解。

    不得不说,这个鲜于烈不愧是久经沙场的骑将,他总结道:“关于骑兵作战,我以为,大率步宜整,而骑宜分。凡遇敌阵,则三三五五,断不簇聚,为敌所包。”

    “而突骑作战,更是不能拘泥常态,或聚或散,或出或没,来如天坠,去如雷逝。”

    闻言孙策充满了惊喜,甚至是喜出望外!

    “来如天坠,去如雷逝!”这个总结着实是让孙策都有种眼前豁然一亮的感觉。

    这才是冷兵器战场上,剽悍善战,机动骁捷,决定战事胜负的王牌兵种啊!

    孙策继续跟他探讨道:“骑兵冲击步兵大阵向来是慎之又慎之事。蓟侯在界桥之战,便是直接策马蹈之,铁骑直击步兵方阵,方才折戟沙场。依你经验,什么时候可以冲击?什么时候应该避战?”

    鲜于烈想了许久,方才缓缓说道:“我曾征战中原南北近十年,战过河北大戟士这种重装方阵,亦曾战过草莽流寇那般乌合之众。依我之见,遇敌阵,最忌不经试探,便铁骑豕突。我所言或许对蓟侯有所不敬,但我等皆认为界桥之战,咎由蓟侯一人!”

    “在平原作战,蓟侯未勘敌情,刚遇敌阵,便出一万铁骑,冲击敌军堂堂之阵,如此轻狂,焉能不败。”

    孙策认可的点了点头,界桥之战,的确是公孙瓒太过大意了,哪有数万步兵还没交战,就先出动一万轻骑兵率先冲击的。那不是一头撞在铜墙铁壁上?

    “那你以为当如何?”

    鲜于烈说道:“突骑破敌,应首先登高眺远,先审地势,然后察敌情伪。”

    对于地势,鲜于烈亦颇有一番见解。

    “即便平原之地,亦非一片平整,必有坑洼、丘陵,只须高数丈,便足以将地理形势了然于胸,此乃徒卒远不能及之专长。”

    在分析完地势之后,他才从容叙述突骑作战之法。

    “而突骑陷阵,必专务乘乱。故交锋开始,则以骑队轻突敌阵,一冲即动,则不论众寡,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不能支。”

    孙策意气大振,大笑着抚掌,说道:“善!甚善!突骑作战,专务乘乱。轻突敌阵,一冲即动,则全军奋击,长驱直入,敌虽十万,亦土崩瓦解,全军崩溃。此言深得我心!”

    这就是孙策理想中的骑兵战法啊。

    骑兵作战不应该像步兵一样追求杀伤,他应该只秉持一个作战理念,即趁敌之乱,打乱敌军队形。一旦敌军出现了混乱,铁骑突入,哪怕十万大军势必土崩瓦解。

    若敌军面对试探的骑兵阵形严整,丝毫不乱。那主力绝不能冒然突击。

    孙策问道:“若突骑冲击不动敌阵应当如何破解?”

    鲜于烈说道:“不动则前队横过,次队再冲。再不能入,则后队如之。”

    这是骑兵最常见的威吓之法,并不罕见。鲜于烈继续作出解释。

    “如此是为了迁延时机,为布兵左右前后。兵既四合,则一声号响,四方八面响应齐力,一时俱撞。”

    “不过此为下计,上计则是下马步射。一步中镝,则两旁必溃,溃则必乱,从乱疾入。”

    闻言,孙策看鲜于烈的眼光已经充满了赏识,自己今日竟然再喜得一名骑兵良将!

    他绝对是一员对骑兵作战有着极其深刻见解的豪杰。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戎马多年,极富战场经验,对大规模作战时敌军的战时应对也有着极深的了解。

    最顶级的骑兵,永远是上马寻机,下马步射!

    上马寻机,鲜于烈已经讲的非常形象清晰了,就是攻敌可趁之机,然后引起敌军的大规模溃乱。

    而他能说出下马步射这一策略,彻底证明了他久经沙场的戎马一生。

    的确,骑射这个事情是非常玄学的,骑射手跟步军方阵的弓弩手对射,那更是在自寻死路。

    但骑兵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可以上马寻找机会,完全不跟步兵方阵的弓弩手对射!

    当两支规模庞大的军队展开,敌军弓弩手根本无法应对来去如风的骑兵。

    当今天下诸侯,大部分都是相同货色,大抵跟孙策同一水准,号称拥众万余,实际上军中弓箭只有寥寥数百人。

    这数百人部署在左翼就无法应对中军跟右翼。部署在中军就无法兼顾侧翼。

    所以骑兵如果发现冲击不动敌方这一侧的方阵,或者这一侧敌军有密集的弓箭,只要机动到另一个方向即可。

    面对另一个方向那些手里只有一杆长矛的敌军,骑兵大可以下马从容倾泻箭矢。制造敌军混乱,然后快速突入。打崩敌军相对薄弱的侧翼。

    骑兵之所以对步兵总是有战斗优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可以选择敌军相对薄弱的那个侧翼作战。

    没有哪支军队的战斗力是完全平均的,就连孙策麾下这寥寥两千多人,战斗力也是有着非常显著的阶梯型差距。

    部署成中军、左翼、右翼后,会立即形成鲜明的重兵精锐集团和相对薄弱的某一个侧翼军团。

    如果敌军骑兵久经沙场,稍加试探就能找到阵形的薄弱之处,然后全力奋击,击溃这一侧翼,从而形成席卷之势。

    即便对手是当世最顶级的诸侯,三军战力也是有差距的。可能他们弓箭会多一些,骑兵下马步射的机会没那么多。

    但面对这种强军,骑兵也不是孤军奋战的!可以引导大军猛攻敌方的薄弱之处,步骑结合,击溃对手。

    孙策跟鲜于烈聊完,自身也感觉受益颇多。

    果然三人行,必有我师。

    由这种出身边地的骑兵良将训练玄甲骑兵,孙策乐观的相信,自己麾下玄甲铁骑战力将冠绝天下,甚至远胜西凉铁骑和幽州突骑。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