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第三天,家福又传来消息,新南区是试点区,确实是到内蒙插队去,有的人已经报名,最快的人已去派出所迁了户口,街办给发了像部队的棉大衣,带兔毛的大帽子、乌拉草的大头鞋等。

    一下子,把大家说得惴惴不安的。干活也不说话,各想心事。

    在哥仨聊天的不远处。

    劳动局的门口有人摆摊。

    劳动局,就是现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但在普通老百姓的嘴里,还是习惯称劳动局,嫌现在的名称太拗口。

    在摊位前,有个中年人拿着洋铅皮(马口铁)做的喇叭在喊:“招工啦,招工啦。快来报名”。

    在那些物资匮乏的年代,什么都需要票证才能买东西,吃的米面油要用粮票,吃肉要用布票,连吃块豆腐还要豆制品。

    找不到工作,是那时的普遍现象。一些人通过上学,初中毕业考上中专或技校,三年后毕业。会分配到工厂做工。要想再上升,你就得读完高中考大学,那你毕业后分到单位,那是国家干部。是光耀祖宗的事。还有就是顶替,你在工厂工作的父母的要退休,可以申请子女顶替到工厂上班。但这些这些人只占就业需求的一部分。其他的年轻人很可能就会失业。用现在的话说成为待业青年或知靑。过去叫社会青或知识靑年。

    招工的喊声传遍四周。吸引了许多人来围观,并议论纷纷。

    友福上厕所了,一会儿兴奋地跑回来说,招工啦!

    一初问,是那个厂?

    友福回复:是京港农场。

    家齐知道这个地方,要过江,在黄海边。路程有500多公里。坐长途车去还要转车。

    因为听说要到内蒙去,哥们儿心里有点怵怵的。现突然出现可到离家近的农场上去。不禁高兴起来。

    到了招工处,人挺多。哥仨站在看桌前靠着的宣传牌上的照片:有整齐的瓦顶的宿舍、拖拉机在田野里奔驰、巨大的收割机在麦浪滚中收麦子、姑娘在果园采苹果等等等。

    友福有点心动。家齐很安静的表情。

    那边在被人围在中间叫朱队长的人,正在给人介绍京港农场的情况。有人问“听说那里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吗?”

    朱队长说:“会有的,会有的,任何事情,都是从无到有,从有到好。”

    有人说“农场算是农民还是什么?”

    “我们是国营农场,当然是工人,农业工人。我们的上级是区农垦局、省农垦局、国家农垦总局。工人是有编制的,一般人还进不来,这次是为响应政府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号召专门来招收知青的。”朱队长说的口干舌燥的,十月的天,还额头冒汗。

    朱队长说的实事求是,有理有据。围观的人交头按耳起来。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