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还有一部分名额会留给农民,这种一般就是知青和村民唯一能够进入大学的机会了。

    只不过名额有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两个,可是大家都想去念大学,那怎么办呢?肯定是公开的投票选举了,谁的票多谁就去。

    这么一来,村民能去念大学的机会显而易见是要比知青大的多的,除非是公社提前说好,一共这么多的名额里,至少要包含一两个下乡知青。

    所以知青下乡以后,基本上就是和回城无缘了。

    ……

    “你们两个如果不想浇粪,顶多就是去和计分员说把你们替换成抬水的。抬水的活儿不仅来回走得累,身上也被磨得疼,男人挑着扁担多走几趟也要受不了的。你们两个大姑娘,别说是用扁担挑水了,抬一个满水的桶都走不了几个来回。”

    “浇粪虽然是难闻了些,可至少它不至于让你又累又疼,工分也不算差。行了,我也就言尽于此了,李晓梅和赵萍早都走了,你们两个也抓紧时间吧,一直留在这里说话当心计分员过来警告扣工分。”

    张一凤也算是苦口婆心了,跟李梦菲和白婷婷说清楚了以往的经验,也算是帮人一把。

    如果她们非要一意孤行的过去换成挑水的任务,那吃苦受累的活儿就是她们自找的,最后拿到手里的工分低也赖不了其他人,毕竟好言难劝想死的鬼。

    挑水哪有那么容易?以前不是没有女知青这么尝试,可结果呢?一趟趟地来回折腾,先不说肩膀磨出了水泡,破了以后疼的不行,光是来来回回走了这么多的路,桶里的水不够还没工分。

    不仅如此,人家村里人还觉得你速度太慢了,挑来的水都不够浇地,路上指不定就是为了偷懒故意磨蹭!

    非说你是故意的,想要耽误生产队的进度,不能脚踏实地的干活儿,被狠狠地批评教育了几次!

    你仔细想一想,人家村里人那个不是从小到大都是在田里干活儿的?

    一个个的都是务农的老把式了,任务的分配基本上都是按照每个人合适的量来安排的。

    除了他们一开始确实是没预料到这些知青什么都做不好,这么中看不中用以外……

    但大部分的务农安排都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修改和完善,也算是比较合理的了。如果没什么身体上的特殊原因,他是不会无缘无故给你更换的。

    像是田欣璐和杨玉菁的那种情况并不多见。

    从1966年知青下乡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年,像她们俩这种富贵到从头到尾都不需要依靠工分吃饭的人,完全就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就算是以前有过那些有钱人,早期确实也是风光,整日里大吃大喝的,花钱如流水,上工也心不在焉,扣工分什么的也不在乎,甚至光明正大的偷懒耍滑!

    差点惹得其余人效仿!

    可是等时间长了,钱又不会生钱,再多的钱也总有花完的一天,坐吃山空是迟早的事。

    这时候的狼狈样子才让人唏嘘。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