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捡漏王陆飞扬 > 第55章 公盘(九)
    最新网址:www.irrxs.com

    开菜馆的是夫妻俩,店主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中年男人,他说自家还是爷爷那辈移民过来的,一直都在这个街上开菜馆谋生,附近的华人很喜欢这里的故乡口味,日子过得不错。

    尤其是昂山市场里经常有国内的商人采购翡翠等玉石,他的小店才有了更多的回头客带来新客人。

    店主虽然不赌石,但是听得多了,加之也住在附近,对这边市场的情况非常了解,所以听到杨潞飞他们是从国内过来采购玉石的,就把自己知道都说了出来,也算帮同胞的忙,让他们少走弯路。

    买单的时候,店主还给杨潞飞他们打了折,虽然节省下来的钱不多,也是同胞之谊。

    离开菜馆后,杨潞飞他们按店主的介绍,就近去了挨着昂山市场手工艺品区的古玩店。

    咦!这里也有一家叫做聚宝阁的古玩店!

    看到古香古色的招牌和苍劲有力的三个大字,杨潞飞想起来京城的琉璃厂好像也有这样一家古玩铺子。

    杨潞飞去的次数虽然不多,但也知道京城聚宝阁的招牌是大名鼎鼎的启功大师的墨宝。

    而眼前的这家显然不是。

    “欢迎各位光临聚宝阁,我是这里的掌柜,请问有什么可以效劳的?”

    杨潞飞他们一行人刚刚走进聚宝阁的大门,就有一个身穿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的小老头迎了上来,用不大标准的普通话问候道。

    “你好,掌柜的,我们随便看看!”

    杨潞飞打量了一下聚宝阁里面的情况,感觉有点像国内小城市的那种南货店,杂乱无章不说,东西也是五花八门,很难与京城的古玩店挂起钩来。

    看来,这家店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啊!

    “老板是从国内来的?”

    这家店是储力的父亲来到缅甸后开的,后来传到了他的手上,要说古玩知识什么的,他懂得并不多,不过他脑子好使,别人研究古玩,他却独辟蹊径,专门研究买古玩和玉器的国内游客,加上这里位置不错,收入还算可以。

    他一眼就看出进来的这些人以杨潞飞为主,自然而然就贴了上去。

    “是的,过来参加公盘,我姓杨,他们是我的同事,请问老板怎么称呼?”

    杨潞飞也感受到了对方不一样的热情,这也是远离故土的人看到同胞的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

    “杨先生好!鄙人姓储,储存的储!几位请这边坐,仰光天气太热,不妨先喝点茶水解解渴!”

    从杨潞飞他们进门前的交谈中储力就知道是同胞,抛开生意的原因,他也是乐于接受的。

    “不了,储老板,我们还是先看看店里的宝贝!”

    虽然看起来这个聚宝阁并不怎么靠谱,但这里是仰光,人家未必会按国内的古玩店一样进行布置,说不定这里有好东西也难说,杨潞飞心里这样想着,口中就婉拒了储力的好意。

    店铺大概有五十多个平米,正对大门的是一个案几,上面供奉着关公像以及插着线香的香炉。

    储力所说的喝茶的地方是在右边的一张长条茶桌,上面摆着一套茶具,旁边围着几把椅子。

    在茶桌后面的墙壁上,挂着几个条幅,有书画作品也有国画和油画……

    茶桌对面也就是进门的左边,有一圈靠墙的博古架,上面的东西非常多,却是五花八门没有很好的归类,中间还有一个上锁的玻璃展示柜,里面有翡翠及红蓝宝石制品。

    杨潞飞走过去看了一下玻璃柜里东西,品质最好的也不过是冰种翡翠的挂件,红蓝宝石饰品的品质更是差强人意,不过是拿来糊弄游客的东西,顿时没有了兴趣。

    “咳咳,杨先生,这个柜子里的都是旅游商品,您需要高档货的话,我可以帮你!”

    储力一见杨潞飞的表情,马上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谢谢你,储老板,我先看看!”

    不论是翡翠,还是红蓝宝石等等,现在杨潞飞手里的高端货还真不少。

    “那您先看看,看上了就招呼我!”

    储力知道爱古玩的人都有一些特殊脾气,没有他们的招呼千万不要硬凑上去,那样有可能适得其反。

    杨潞飞按顺时针方向,放出神识开始寻找。

    视线以内,有近半的物品有灵气,对有灵气的物件杨潞飞都逐一上手,很快就看了三十多件,可惜价值不大。

    咦,这几件好像还不错!

    将手里的一尊佛像放下,下一秒,他就拿起了一只有两股一浓一淡灵气的铜香炉。

    这只香炉有古怪!这是现在杨潞飞心里的想法。

    这只香炉器型规整,古朴大气,色泽明亮,包浆浓厚,远观后就能断定这是一件难得的宝贝。

    可是上手之后,就会发现香炉里面的装饰与底部“宣德年制”的风格不符。

    杨潞飞用手摸了一下香炉内壁,才明了一件器物上出现两股灵气的原因。

    这香炉里面用了一种最早出现于华夏唐代的非常高级的铜器装饰工艺,以此掩盖这只宣德炉的真实面目。

    没错,眼前这一只是正宗的宣德炉。

    大明一朝,不过两百多年,却出现了许多奇葩的皇帝,有炼丹皇帝,也有木匠皇帝,而创造文物史大名鼎鼎的“宣德炉”的宣德皇帝,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宣德炉”之所以有名,主要是因为它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宣德三年亲自参与设计监造的,也是华夏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为了制作出旷视精品,朱瞻基亲自督促了整个制作过程。他带领工匠们从《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数百件宋元名窑中,精选出符合适用对象、款制大雅的形制,将之绘成图样,审核通过后,再交由工匠们开铸。

    “宣德炉”出名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铸造材料与众不同。除进口的风磨铜之外,宣德皇帝还令工匠们加入金、银等贵重金属,呈色独特。同时,宣德皇帝还在工艺上有苛刻的要求,一般制炉的铜料经过四次炼制就可以了,而制作宣德炉的铜料要经过十二次炼制,因此香炉更加明亮细腻。

    清代陈文栋在《宣德铜炉炉歌》写道:“斗室养静焚香脂,轻烟袅娜飘书帷。哥定瓷炉不适用,使我好古还神驰。汉宫博山重丁缓,走狨飞獝巢灵奇。饰以七宝层以九,依稀山势争参差。镣鼎铄金辟尘秽,云雷耳凿腰蟠螭。飞仙鸾鹤麒麟猊,古色驳荦今无遗。乃知法物渺难购,徒增恋惜旁观。宣庙铸炉藏内府,仿古所制功加之。铜经赤炭十二炼,精萃渐出镕钢筛。初尚烧斑次褐色,藏金以上夸棠梨。民间那能略仿佛………”

    最新网址:www.irr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