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irrxs.com

    一为农民,生产粮食。

    二为百工,生产百物。

    创财富,农工不分家;百业兴,农工为一体。”

    前面宣传的是工农互助团结,后面说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农民也是百工的一种。

    例如这个时期已经有初步体现。

    江南的农民也不仅仅生产粮食和吃的,也生产经济作物,人口流动已经是常态,农民去做雇工在当地是比较常见的情况。

    农工部分,是《生产论》的核心。

    对于士大夫、贩夫乃至商人,也有分别论述。

    士大夫,原依赖家族土地而脱产读书,成为土地占有社会中,掌握文化、学术、话语和政治权利的群体。

    随着土地占有被百业发展冲击,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

    耕读传家、重农抑商、排挤异己、垄断知识和官场……

    “天子与士大夫共天下”、“刑不上大夫”、“读书就是为了当人上人”……

    信仰这些的文官数量可不少,他们对于华夏进一步往前发展就是明确的阻力。

    另一些文官当然有所改变,参与到商业、手工业、天文地理、技术研究之中……

    这确实有助于百工发展,并非清流腐儒之辈,但并不是简单的这些人就是好。

    因为屁股决定脑袋,他们赚取利益比什么都积极、捍卫自己利益比什么都积极。发展的程度过于割裂,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调度,反而会成为大乱的推手。

    贩夫乃至商人也是如此,他们是促进不是根本,因为有商品转移,才能促使一个地方用其他地方粮食,而本地发展的手工业也通过商业流通到别的地方。

    商业是渠道,并非产出的过程。

    它可以被其他方式补充或替代,而唯有百工产百物,不可替代,乃社会之根本。

    最后来写帝王,也就是君主。

    为帝王者,其基业安稳其实就是平衡社会各方,不致失衡、崩坏乃至被外敌摧毁。

    所谓文治武功,实为依靠哪些群体,团结哪些群体,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如果明白依靠谁、团结谁、为了谁的问题,帝王君主就会采取有助于某个方向的行动。

    如果依靠谁、团结谁、为了谁搞错了,要么是湖涂帝王君主,要么是陷入割裂。

    整个这一部分作为《生产论》的序,排在出版的序列第一位。

    出版之前,又传信给魏忠贤,告知他和天启皇帝。

    这份产业发展,由土地社会,向资本投入百业的社会发展,这件事王宏宇一定要做成。

    实现不了还穿越个什么劲啊?

    要是光要摁死满清,何须东奔西走跑到郧阳?直接一直打就行了。

    王宏宇来到晚明,最清晰的目标就是华夏执掌格局,而消灭满清只是许多目标中的一个。

    王宏宇开始动笔,准备给天启上奏。

    最新网址:www.irrxs.com